退休后,住在坐落于乡村的一处养生养老社区。于是有机会与这里的乡亲为邻。这片土地上的乡亲,如同这里宁静的山湖一样,扎根在此走过了一代又一代。他们勤劳,他们诚实,他们快乐,如今他们成了我的新朋友。
小 陆
小伙子姓陆,家住七八里外一个村里。每天一早,他和妻子骑着农用电动车,驮一点自家种的蔬菜、鸡蛋、干槐花,到我们的养老社区门口摆个摊卖。
摊位前摆着两只盛有水的盆,一只盆里有一只小甲鱼,另一只盆里有六七条黄鳝。那是小陆在家门口的塘里弄来的。他说,野生黄鳝现在不多了,能碰上还真看运气。我向他买了3条,他帮我麻利地打理好。
问他有30岁了吗?他笑笑,40岁了。孩子大的15岁,小的是双胞胎,11岁。我说,那你这个当爹的可不轻松啊。他露出一排挺白的牙齿,笑得有几分羞涩。
他说,自己的三个娃都是老母亲帮着带大。妻子也很能吃苦。我说今天咋没见着?他说一早来的,这一段田里忙,刚才又赶回去了。说过些日子他就要去省城。在一家大宾馆已干了好几年,做机器维护,这次是因为疫情在家待了几个月。去大城市虽然能多挣一些钱,但愁的是老母亲年纪大了,家里这一摊事婆媳二人忙不过来。
我请他帮我代买一点肉丝、冬瓜。他很乐意地答应,说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瞅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生活给了他一副够沉的担子,但他一脸的阳光和不惜力的模样,让人不由生出几分怜爱。
老 康
在养老社区我们有一个院子。我们打算把院子收拾一下,于是找了位行家。老康是这位行家推荐来给院子整地的。夏日的太阳很烈,老康利索地用锄头锄草,一头热汗。
原本这儿就是他们的家。为了建养老社区,当地政府在几里外专门建了个小镇,村民们集中搬了过去。现在老康被安排在社区干保洁。一天工作7个小时,还能余出点时间干点别的。他肯吃苦,很快就在这儿揽到不少活儿。
一些人家的院子里养了花或种了菜,但主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城里,因此得找人帮着料理。浇水、除草、施肥……这些都是老康在手上盘了几十年的活儿。于是好几家把院子里的工作交给老康。这么一家家地忙,一年下来老康也能多挣一两万。
一早,我和妻子还在睡梦中,老康已在院子里吭哧吭哧刨土了。凌晨4点多天一擦亮,他就赶了过来。忙完手上这点活儿,他还得赶去上保洁的班。
妻子想弄一个大水缸,放在院子里养睡莲。老康说他有路子,没两天他拍了几个大水缸的图片,微信上发来。这样的大水缸现在是有钱也没处买,妻子说老康帮了大忙。
高木匠
也是因为做院子,认识了高木匠。1989年生,还很年轻。父亲就是干的这个,从小跟在后面看着,一些活儿也就慢慢学会。读书勉强读到高中毕业。有个哥哥,大学考到了北京。父亲想想,小儿子就留在身边,跟着做木匠吧。
父亲在这儿的林场干了几十年。因为手巧,方圆几里有木器活儿都来找他。如今父亲已从林场退休,身子骨还行,便领着儿子,还有小高的一个表姐,组成了一个小型木器加工厂。现在家里有一个大院子,包括后面一排平房,以及摆了不少加工器械的小厂房。
做木工的现在不多了,一般人买家具也都乐意在网上淘。因此他们的活儿必须要接地气,要因地制宜,十八般武艺全能耍。桌子板凳一类的传统木器,依旧会有一些销售者上门来订货。周边那些大大小小的单位,总归需要一些木制的办公用品,经人介绍也都找过来请他们加工。
养老社区上百户人家的院子,铺木地板、搭葡萄架、做木门这些与木工有关的活儿,现在都被高木匠揽下。他人生得精瘦,手脚很麻利,活儿也干得漂亮,一家家都来请他。
那天有朋友领我们去了高木匠家。见他手上抱着1岁多的儿子,说妻子在镇上一个药房里上班,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很滋润。闲来,高木匠喜欢养鸟,院子里的树上挂着好几只鸟笼。他说,忙累了的时候,站在鸟笼前,跟这些鸟儿说说话,心里感到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