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搭建非遗与景区合作平台

非遗进公园 体验更多元

本报记者  姜晓丹

2020年07月14日05: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赵伟斌在公园教小朋友舞狮。
  阮成玉摄

  每逢周末,广州人民公园里都有不少市民踢花毽。四五个人围成一圈,脚一勾一绕,毽子就轻巧地传递起来。今年58岁的梁妙珍参加踢花毽活动已经十多年,“一有时间就来玩,可以全身运动,看邓老师踢毽子也是种享受。”梁妙珍口中的邓老师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派花毽传承人邓永生。他已坚持普及南派花毽40余年。

  “我从师傅那里学到这项技艺,最大的希望就是能传承下去。”邓永生说,政府部门和公园都非常支持非遗传承,帮助协调场地、提供资金支持。其实,不仅是花毽,在广州的各大公园里,经常可见民众参与非遗活动的身影。

  在荔湾湖公园,融合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深受欢迎。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每到周末和寒暑假,都有青少年来公园学醒狮。

  “醒狮来自民间,也应当回到民众中去。”担任授课人的广东醒狮传承人赵伟斌说:“得到大家喜爱,这项技艺才能传承得更好。”2019年1月,他开设了南国醒狮荔枝湾文创中心,不仅开办醒狮亲子体验课,还有精美的醒狮文创供市民选购,让大家与非遗文化亲密接触。

  “讲古坛”是广州文化公园的固定节目。从2005年起开办,逢周二、周四开讲,讲古艺人们大量运用本地民间成语、谚语、俗语和大众化的生活语言,让逛公园的市民们听到生动的粤语讲古。节目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长篇章回小说,还包括现代生活题材和广州民间掌故等,深受大众欢迎。

  一直以来,广州市致力于深挖“广式健康生活”理念,倡导非遗走进百姓生活。今年2月,《广州市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正式印发,明确提出“搭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群体与景区的合作平台,将景区IP授权传承人进行开发设计,非遗产品实现在景区的落地展示、售卖。”

  “以前很多居民在公园唱歌跳舞,现在鼓励非遗传承人走进公园,可以为群众带来更为专业的指导,也让非遗活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融入公园场景,非遗文化拥有了新的发展土壤和环境,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与更多人接触。人们在公园中寓乐于游,感知非遗魅力。

  如今,广州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活动的良好氛围。“非遗进公园”既深入挖掘公园的休闲旅游价值,也能增加民众的参与感。“有了更多人喜欢、参与,就能让古老非遗绽放新活力。”邓永生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4日 12 版)
(责编:牛镛、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王守信任广东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丽江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
  3. 诱导性报道损害自身公信力(钟声)
  4. 全国就业人员达7.5亿
  5. 在这里,读懂“伟大的开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