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照片”现象值得探讨(艺坛走笔)

陈  都

2020年07月19日05: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年来,一些美术展览中出现参展作品疑似“画照片”的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照搬别人的摄影作品,涉及抄袭侵权。为此,中国美术家协会发布了《关于监督美术展览作品抄袭侵权行为的公告》,凡参展作品侵权问题一经核实,第一时间撤展,对抄袭侵权作品坚决说“不”。即便不涉及侵权,照搬自己拍摄的图片,“画照片”也容易限制艺术创造力。因此,参考照片进行再创作,作为美术创作领域的一种现象,其背后所反映出的创作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众所周知,中国美术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是通过写生积累素材,然后对其进行再创作。无论是基于写生素材展开创作,还是基于照片素材展开创作,均需创作者在分析现实物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艺术“再加工”。创作客体本身存在着美与不美的差距,“画得像”就是把所有的美与不美都如实记录下来,但这样的画面却不一定美。因此,“要在客观物象中分析构成其美的因素,将这些形、色、虚实、节奏等等因素抽出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进而通过艺术家的感知抓住美、发挥艺术家的创造力表达美。总之,创作者应有创造力。

  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参考照片进行创作,未尝不可,然而只依葫芦画瓢,却不可行。关山月中国画《山村跃进图》中,有一辆联合收割机,其形象参考了《人民画报》刊登的照片,但经过创作者对布局的审度和笔墨语言的加工,收割机的形象成功融入画面,一同成就了这件佳作。新中国美术史上,也有参考照片创作的作品,但在创作者的重构下,物象展现出动人美感,成为经典之作,如沈柔坚版画《船坞中》、韦启美油画《新线》等等。

  参考照片与临摹画谱,在素材运用方面有相似之处。清代,摄影摄像技术尚不发达,《芥子园画传》往往被文人墨客视为素材库,“所以想到画山水花鸟,人物屋舍,画谱上有的是,一举手之劳,都可解决”。有人认为,这种创作方式在中国画创作中形成了程式化套路。但是,受《芥子园画传》影响的艺术家并非全是泛泛之辈,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在对画谱画传的临习借鉴、融会贯通下,依然能够成长为杰出的艺术家。所以,无论是参考照片,还是临摹画谱,创作主体都必须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表达内在的情思、情感,也就是“有我”,并将其传达给审美主体。

  在“画照片”的作品中,近年来争议较大的是一些依据照片刻板描绘宏大场景的作品。应该说,大家对这类反映时代进步的作品充满期待,但有些作品却缺乏应有的思想、情感与艺术表达。其实,在1955年的第二届全国美展中也曾出现类似问题。当时,一些美术工作者把工业建设题材片面理解为“画机器”,画不好,也不敢画,深层原因是对工业建设生活认识不深入。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一些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勇于探索,创作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成功回答了现代工业文明产物如何入画的问题,并引导了此后美术创作的方向。比如,在油画《春到西藏》中,创作者董希文着重处理了画面的虚实关系,将代表先进生产力、时代发展方向的公路、卡车车队,放在远景中,将西藏风土人情作为近景主体。画面中的虚实关系,预示了美好生活的到来。再如描绘铁路建设的中国画《古长城外》,创作者石鲁并没有把大量笔墨放在铁轨或机车等具体物象上,而是在近景中用工笔重彩描绘牧民,勾勒羊群,中景及远景则以简笔淡彩描绘了铁轨、长城与山脉,通过画面的虚实互动强化了思想深度。此后出现的王文彬油画《夯歌》、卢沉中国画《机车大夫》、广廷渤油画《钢水·汗水》等表现新中国生产建设成就的经典作品,都注重推敲虚实关系,重在刻画劳动人民的精神状态,进而深化艺术主旨,使之成为值得反复品鉴的佳作。

  当下,大众对“画照片”现象的质疑,反映出大多参考照片创作的作品即便能对原照景物的形式美、抽象美进行提炼和再创作,也尚未达到一定高度;在形式语言的打磨加工、画面虚实关系的处理等方面,都还有进步空间。业界内外对“画照片”现象的探讨,也折射出大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以及时代对艺术经典的呼唤。美术工作者还需“用心、用情、用功”,创作出人民真正满意、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9日 08 版)
(责编: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王守信任广东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丽江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
  3. 诱导性报道损害自身公信力(钟声)
  4. 全国就业人员达7.5亿
  5. 在这里,读懂“伟大的开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