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参观体验

穿越时空的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时代风华)

本报记者  常碧罗

2020年08月13日04: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参观者在红岩革命纪念馆数字体验厅体验VR项目。
  本报记者 常碧罗摄

  核心阅读

  走进博物馆,除了看实物、听讲解,还可以观看3D影片、VR影像,从中感受历史记忆。近年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探索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参观体验,使革命文物展示更加鲜活生动,红色文化传承更加深入人心。

  

  石阶上的青苔不曾改变,蝉声连连的小院更显静谧,桂花树的叶子不知落了几茬……几十年前,山城重庆发生过怎样英勇悲壮的故事?

  透过屏幕,你能知道答案。“很直观,在这就能看渣滓洞的建筑外貌,点击建筑入口,还可以看到内部实景。”重庆市民石青一大早就赶到了红岩革命纪念馆。在数字体验厅,他指尖轻触,屏幕上呈现出建筑的立体效果。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下辖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主要景区包括渣滓洞监狱旧址、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白公馆监狱旧址、桂园等。近年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探索运用三维数字影片、全息投影、AR、VR等科技手段展示红色文化,吸引参观者久久驻足。

  手机一扫,看见山城记忆

  夏日重庆,绿意盎然,红色文化景点散落其间,它们串起山城的过往。

  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在景点前打开微信,一扫二维码,就出现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历史跃然眼前,山城记忆重现。

  能“扫”的,不仅有码,还有其他物件。来到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看似平常的陈列其实大有讲究。打开一款APP,扫一扫办公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手机屏幕上,出现了由特型演员扮演的毛主席书写并吟诵《沁园春·雪》的场景。这里用的是增强现实技术。

  “参观者如果能亲眼看到,并身临其境感受那段革命岁月,印象就能更深、更久。”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朱军说。

  去年,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一年接待参观者达1000多万人次,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每年假期更是青少年参观的高峰期。“有意思,还能学到东西。”来自遵义的一名小参观者兴奋地说。

  身临其境,感悟革命精神

  如果说扫二维码等方式是等待参观者主动发现,那么3D影像和VR技术,则让参观者恍若置身于历史场景之中。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技术设备部依托海量馆藏资料,用三维技术还原了“重庆大轰炸”期间渝中半岛的场景,制作了一部3D短片。

  “卖报卖报!”一叶小舟划过,水面溅起层层涟漪。忽然,几声轰响,街上的人们四处躲避,民房须臾之间变成废墟……这是1938年的重庆。

  红岩革命纪念馆的数字体验厅里,95后参观者冯露眉头紧蹙,8分钟短片结束,展馆内灯光亮起,冯露才回过神来。“身临其境,发现重庆这个城市的历史比我想象的更厚重。”冯露感慨。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故事展厅,一面巨幅数字屏引人注目,这是依托油画《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制作的数字展示交互系统。62岁的参观者杜正定点击屏幕上的人物,照片、简介便出现在旁边,画面上的人物立刻鲜活起来。

  “运用全息投影、3D建模、增强现实等技术,参观者可以‘参与’到历史中,更深刻地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周孙煊介绍。

  创意背后,是技术团队的精心打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技术设备部里有不少重庆人。创作3D短片时,为了尽量真实还原历史,团队参考了大量重庆抗战时期老照片,跑遍了档案馆,拜访多位历史研究学者,防空警报、朝天门码头、日机轰炸等镜头元素都有老照片作为依据。一点点磨、一版版改,就为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那段历史。

  红色文创,走进生活场景

  “只有老百姓喜欢,才能更好传播。”朱军说,技术团队一直在思考和摸索,大众喜欢什么形式、如何让红色文化走进生活场景。

  平面扫描、3D建模、720度全景拍摄……文物数字化是博物馆的日常工作。电脑里的模型数据,为设计开发红色文创提供了基础:一张印着周公馆的明信片,手机一扫,就出现3D模型,可以360度翻转、查看;一件白色文创T恤,手机一照,就显示出一段历史故事。

  技术团队还运用数字手段增加实景演出的体验感。团队制作了渣滓洞楼体投影短片,播放时“火苗”附着在梁柱、屋檐上,随着火苗燃烧,大火蔓延、监狱坍塌……

  “观众的感受更加强烈,也就更能产生感动和共鸣。”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张丽说。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马奇柯说,保护红岩文物、研究红岩精神、传播红岩文化,是红岩人应有的担当和使命。现在,红色文物数字保护不断深入。位于白公馆的“数字红岩”正在筹建,桂园的虚拟实景参观也在不断完善,纪录片《西迁》也即将和市民见面。

  

  记者手记

  沉浸其中感悟历史

  “还想再来”“看不够”……记者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采访时,常常听到参观者这样说。

  无论是“扫一扫”观看多媒体讲解,还是沉浸式体验穿越时空对话,3D影片、VR、AR等技术手段都让参观者的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匆匆一瞥,无法汲取足够的养分,而“扫”出来的讲解、视频、小游戏,“看”到的历史故事、街景画面,则吸引参观者沉浸其中,感受厚重的历史记忆。

  借助数字化展示手段,革命历史从课本里的故事、档案馆里的数据、博物馆里的老照片“走”出来,变得更加立体。

  当人们走进这些展览,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历史中的动人故事从未远去,革命精神的印记就在身边。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3日 14 版)
(责编:曹昆)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王守信任广东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丽江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
  3. 诱导性报道损害自身公信力(钟声)
  4. 全国就业人员达7.5亿
  5. 在这里,读懂“伟大的开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