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情中感念家国

——读王学武《乡读手记》

张抒扬

2020年08月25日05: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乡读手记》:王学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中看不到一个爱字,读过却让人对乡土多了几分思量和理解。一个人时常牵挂的地方,就是初心出发之地,是责任之源、力量之泉。不忘出发的地方,才会有感恩之心

  

  “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牵念的地方。这地方,或是曾经养育你的一方水土,或是离家千里求学他乡的都市,抑或是你半辈子打拼、创业的地方,她会自觉不自觉地经常出现在你的梦乡,让你想起就温暖。读王学武新作《乡读手记》,内心有一种柔软被触动,一缕乡愁被牵动。

  这部作品语言近乎白描,平淡,朴实,却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饮食起居、家长里短的故事让人不知不觉进入乡情、乡亲、乡愁的氛围。出版人张黎明评论,“学武把稀释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间长河中,掩藏在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平淡生活中的人生最可宝贵的亲情打捞、提炼出来,让我们看到平淡生活中真正醇厚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所忽略、遗漏的”,令人深有同感。

  问过作者新书为什么叫“手记”。他解释说,所有的文字都是随手随心的寻常生活记录,算不上严格意义的诗文。但通读过后,感觉《乡读手记》像城市民谣,时代感与岁月沧桑感交融在一起,带给读者一幅幅静好岁月和幸福记忆的画面。“淳安离首都远不远/远到总把过年过节盼/归乡的人都有回家的故事/这次我们坐首发高铁午发夕至”,讲述作者老家千岛湖通高铁的喜悦。“故乡是既远又近的相思相望/故土故人故事此生难忘/那既近又远的地方/触不到时叫梦乡”,读着这样的文字,每一个游子都会想起自己的故乡。“总是看到用‘伟岸’来形容父亲的身躯,而我的父亲却是步履蹒跚,佝偻着身体度过了晚年”,则记叙作者对父亲的感怀。作为一部以乡愁为主题的作品,《乡读手记》以细腻、淡雅的笔调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展现着乡土乡情之美。

  书中看不到一个爱字,读过却让人对乡土多了几分思量和理解。一个人时常牵挂的地方,就是出发之地,是责任之源、力量之泉。不忘出发的地方,才会有感恩之心。记得出发地的人和事,内心就会温暖且丰赡,就会感受到点点滴滴连成一线、连成一片时,这个世界的美好。乡土、乡情、乡愁,总是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牵挂,阐释着平凡生活里的温馨。

  听几位朋友说起阅读《乡读笔记》的感受:想给远在老家的父母打个电话,或者内心涌起立马买票回老家看看的冲动。“很难想象,一个对亲情都不在意的人,会有很深的家乡情;也难想象,对家乡都没有深情的人,会对自己的祖国有感情。更难想象,为父亲母亲做点事都嫌烦嫌累的人,会很用心、很真挚地待朋友,会如何地不怕困难、工作上怎样地不辞辛苦。”作者这样表达对亲情乡情的理解。

  乡愁,是家国情怀,是文脉延亘,是初心依归。无论我们来自哪里,都不会忘记那个出发的地方;无论我们远居何处,一定还记得梦里常出现的地方。作者写的不只是乡情、乡亲、乡愁,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每位他乡游子饱含家国情怀的吟唱。《乡读手记》创新性地采用文字、音频、新媒体联动的形式,更让读者在质朴文字和深情朗读中,感受着富有时代气息的乡愁意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5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王守信任广东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丽江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
  3. 诱导性报道损害自身公信力(钟声)
  4. 全国就业人员达7.5亿
  5. 在这里,读懂“伟大的开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