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

蒙  曼

2020年12月03日05: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这个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摄制组,组员中有历史学者、中文系教授、音乐家、美术家,当然还有导演和摄像,虽然大家在各自领域术业有专攻,但若没有从西安到罗马之间长达6440公里的奔走、对比、思考与讲述,每个人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对东西两大文明的认识也都会有所欠缺。

  这部微纪录片的第一个特点是设定一个行走的目标,提起行走的兴趣。在行走之中发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也发现,人类有那么大的热情和力量亲近彼此,乃至隔山隔水永相望。

  纪录片最终要呈现给观众,而呈现,是一种专业技巧。拍摄一部微纪录片,5分钟一个主题,这让我一度困扰。比如,古中国和古罗马历法的对比,古中国和古罗马人格追求的差异,等等。这几乎是学者穷尽一生也研究不透的主题。我也罢,我们这个拍摄组也罢,其实只是做一个引子:我们真正的功能不是研究,而是引导;不是解释,而是发现。我相信观众已经看出来了,在每一集的每一个主题中,我们都是首先行走,在行走中好奇,在好奇后思考,在思考后询问,在询问之后,试着给一个初步的回答。我们肯定没有把每道题都答对,至少没有回答完整,观众大可接着我们的话题,做出自己的回答。我想,这就是这部微纪录片的意义。

  拍纪录片是一件复杂的事,但拍摄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回国之后,我们需要与导演反复磨合文案,甚至为每一句话配音。在我的印象里,配音是相当专业的工作,我们的声音怎能和专业人士相比呢?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欣赏主创的设计,毕竟,我们要的不是完美,而是鲜活。我们是一群鲜活的人,来到了两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无论西安还是罗马,都绽放出让我们啧啧称奇的魅力。

  几千年前,一群牵着骆驼的人蹒跚着,走出了一条从长安通向罗马的道路,这条路若隐若现,却又始终不绝如缕。今天,这条道路已经成为中西文明交流的大道。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3日 20 版)
(责编:牛镛)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王守信任广东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丽江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
  3. 在这里,读懂“伟大的开端”——中共一大…
  4. 诱导性报道损害自身公信力(钟声)
  5. 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人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