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思践悟中成长

陆绍阳

2021年01月05日04: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大有之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学思践悟》:殷陆君著;宁波出版社出版。

  《大有之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学思践悟》(以下简称《大有之路》)收录作者殷陆君的新闻代表作以及他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考,勾勒出一名新闻工作者学、思、践、悟的成长之路。

  这是一条学习之路。常学习,大有益。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是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只有深入系统地学懂弄通,才能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切实掌握理论需要结合现实、结合问题、结合工作。《大有之路》中最有分量的一组文章,就是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的成果,在理论分析、阐释和实践层面都做出了深入思考。比如针对“引导”这一关乎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的问题,作者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众人之口,疏合得宜》一文,紧紧抓住“引导”这个关键词,提出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有方向;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力度;从目标和手段的统一性上,评估效果。文章提出要重点把握好传播过程中“你我他”的关系,注重引导、沟通、说服的多向度互动,注重呼应和交流。再比如针对新闻工作者在网络空间的话语表达,作者提出“说真话、说对话、多说有用的话、多说生动的话、多说提气的话”五点建议,对营造网络空间同心同德、同向发力的良好氛围有很多启发。

  这是一条实践之路。“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理论如果没有成为行动中的指南,思想没有指导实践,学习就不到位。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要将真“知”转化为真“行”,实现真理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大有之路》收录作者当记者时采写的一组文稿,《为了66个兄弟姐妹》和《洒向高原都是爱》两篇报道尤为突出,前者体现记者在重大事件面前的敏锐和担当,后者凸显记者增强“四力”的重要性。17年前,作者撰写的《为了66个兄弟姐妹》是报道地方党委、政府成功抗击非典的长篇通讯,真实记录、真切感受,给人以信心和鼓舞,彰显新闻报道的力量和价值。《洒向高原都是爱》记述援藏干部、时任西藏墨脱县委书记刘革生探索脱贫路的感人事迹。为写好这篇通讯,作者三上西藏,从海拔1200多米到4600多米,经历泥石流和塌方的惊险,采写到主人公用生命和热血铺就党与群众感情纽带的生动故事。

  这是一条体悟之路。对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来说,讲好新时代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既是本领也是责任。写新闻报道同讲好中国故事一样,都是为了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展示中国自信。讲好故事是一门艺术。在本书中,作者从方法论层面分享自己讲好故事的体悟。在《讲好故事,事半功倍》一文中,作者提出要“生动地讲、具体地讲、切实地讲”。生动,就是将笔触和镜头聚焦基层一线;具体,就是用具体的事实和有说服力的案例说话;切实,就是结合人们的工作、思想实际回应问题。针对讲故事的着力点,作者认为要找到精神的共通点、思想的共享点、情感的共鸣点,做到陈情和说理结合、语言和形象结合、共识和个性结合、价值和文化结合。针对典型故事的写作,作者提出要从“落实、落细、落小”三个层面下功夫,讲真话、重细节、小切口,故事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大有之路》里的文章因为饱含真情而带有温度,因为真实而倍感亲切,因为说理透彻而富有启示。该书是一名勤于耕耘的新闻工作者的文字汇集,有孜孜以求的畅快,有领悟的喜悦,更有新闻工作者的忠诚担当。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05日 2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