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爱上世界遗产(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单霁翔

2021年01月20日0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只有让年轻人感受到世界遗产的文化魅力,才能全面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展现文化遗产强盛的生命力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骄傲于我们拥有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等灿烂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亘古文明的见证物,是自然馈赠的景观地。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类自然观和遗产观的发展变化。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处,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五十五处世界遗产。申遗过程中,遗产地对20多平方公里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整治,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如今,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一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城墙、城门、宫殿、王陵等古老的文化遗存得到展现,实现了“考古遗址要像公园般美丽”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念。

  当这些沉睡在地下的考古遗址得到良好展示以后,年轻人纷纷前来探访。他们在公园中流连忘返,体会博大精深的文明内涵和优美的遗产景观,参与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沉浸感受。五千多年的良渚古城遗址真正“活”了起来。

  我们拥有如此多的世界遗产资源,需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积极向大众讲述文化遗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大众了解古代的文化遗产与今天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

  比如,我们正在策划户外体验型文化遗产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组织专家、嘉宾,探访良渚古城遗址、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福建土楼、西湖文化景观等世界遗产,并与遗产地的保护者、研究者、居住者、见证者、体验者相遇、同行,在互动体验中了解世界遗产的恢弘和伟大。希望通过新颖的节目形式,使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感受世界遗产的文化魅力,认识世界遗产的现实意义,让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真正“活起来”。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要依靠文物保护部门的努力,更要将行业部门的工作转变为全民参与的事业,融入大众生活之中,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只有经过不断传播,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城市发展和大遗址保护等工作中,融入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等项目中,融入考古发掘和文物建筑修缮等工程中,融入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等事业中,文化遗产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参与。也只有让年轻人感受到世界遗产的文化魅力,才能全面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展现文化遗产强盛的生命力。

  (作者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本报记者王珏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0日 12 版)
(责编:岳弘彬)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