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来源: |
岭头下,赤坎村,王友帆医生正在给村民量血压、测血糖。他来到陈阿公家,发现陈阿公的脚红肿溃烂,王医生的眉头一下皱了起来。
陈阿公83岁,与78岁的陈阿婆相依为命。他得糖尿病20多年了,经常乱吃药,疼的时候吃一点,不疼了就不吃,导致情况越来越严重。眼下的红肿溃烂,正是严重的糖尿病足。王医生通过“医共体”联系专家,为他做过手术。可是没多久,陈阿公的另一只脚又出现了溃烂迹象。王医生凝视着他的脚,重新给他配了药,在原有两种药的基础上加了3种。同时,每周两次为他清理伤口,减轻疼痛。
辛苦一点,对王医生来说没有什么。他只有一个心结,就是陈阿公如何能按时定量吃药。
“5种药,不同时间服用不同的药,我就担心他们记不住;特别像高血糖对吃药要求很高,吃少了血糖控制不下来,吃多了容易出现低血糖。”王医生写了医嘱,又悄悄扔了,因为很多上岁数的老人不认字,任凭王医生手里拿着药,一字一顿地跟他们说,他们还是懵懵懂懂。这样子,王医生实在放心不下。
王医生对农民有感情。他本是农家出身,是当年村里第一个考上中专的人。离家时,父母叮嘱他将来要做个有良心的医生,多为老百姓着想。毕业后,他到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人民医院当医生,几年前港南分院成立时,被调去当了副院长。到了港南后,他经常在村里转,来到床头为阿公量血压,坐在门槛上为阿婆测血糖。赤坎、大域、官塘、小金山……那一片村庄他不知跑了多少次。
他尤其留心那些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眼下,基层医疗的重心转向健康管理,每个医生包干一个片区,那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是重点服务对象,叫“慢病管理”。得益于政策好,全县农村老人高血压、高血糖的基本药物都免费了。可是老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有的又不识字,按时定量吃药这样的小事,竟也成了问题。王医生发现,不管跟他们叮嘱多少遍,刚一离开就又追出来了,还常常追到村口问。有时候忘了怎么吃,就乱吃一通,把高血压的当高血糖的吃,本该中午吃的早晨就吃了,吃多吃少更是没个准。
王医生是个有耐心的人,在县人民医院工作时,他值班时诊室的门口总是围满了人。他说,人的能力有限,但态度好一点总是可以做到的。可是,纵使医生的耐心再好,医术再高,患者不遵守医嘱,又怎么能治好病呢?这是王医生之前从没碰到过的。
陈阿公溃烂的脚和那些老人巴望的眼神,反复萦绕在王医生的脑海中……怎么能让老人吃对药?
一天中午在办公室午休时,他在一张海报上若有所思地涂着画着,忽然茅塞顿开——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吃药的时间和数量啊!他大喜过望,根据乡村生活习惯,分别画了公鸡、太阳、月亮,代表早晨、中午、晚上,后面贴上不同药物的标签,每种药下面画不同数量的小圆圈,一个圈代表一颗药,两个圈代表两颗……
他画好图,立即来到陈阿公家,耐心讲解了自己的“画”,还帮他们贴到墙上。陈阿婆一看就笑了,点着头说:“鸡叫起床是早晨,太阳大了是中午,月亮上山是晚上。晓得了晓得了。”
事实证明,这招很管用,从此陈阿公再没有把药搞错。
此后,王医生每每碰到有这种需要的患者,都耐心为他们“画画”。村民们满心欢喜,得了王医生的“画”,就像得着了宝似的,都说那“画”好看好懂。从此王医生的窗口经常在深夜里亮着灯,照着他伏案作画的身影——他变成了一名“画家”。
一段时间后,很多老人的家门口陆续贴上了王医生的画,大伙儿给它起了一个形象又有趣的名字,叫“公鸡下蛋图”。他们说,王医生哪,一张圆圆脸,一副好心肠。听到人们的夸赞时,王医生憨憨地笑着说:“这是咱们的缘分!”
我去赤坎村找陈阿公时,阿婆一个人坐在门口,阿公拄着拐杖到外面晒太阳去了。阿婆拉着我,看宝贝似的带我看了那幅“公鸡下蛋图”,然后说:“有一次我们为了省钱,带了干粮,准备在医院里冲一点热水当中饭吃。结果,食堂的小姑娘给我们送来了饭菜,我还以为送错了,那小姑娘却说,是王医生给你们订的。我跟身边的护士说,王医生比我的亲人还好。”
我忽然觉得,王医生说的“缘分”,并不是什么客套话。在王医生那里,医患之间真的就是缘分啊!
现在的乡村,很多老年人都有慢性病,子女又不在身边,更需要照顾和关爱。王医生记挂着村子里的患者,一有空就到村里去。他说:“基层的医生就是服务员,看到自己的患者健康了、开心地笑了,那是最快乐的事。”
那一天,王医生送我到医院门口时,已是正午。冬日的阳光柔和而金黄,正温暖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