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揭晓 入围项目分布省份广

2021年02月25日18:15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 (韦衍行)2月25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0个项目从3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终评,它们是: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

山西夏县师村遗址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

湖北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遗址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

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

陕西秦咸阳城遗址

陕西宝鸡陈仓下站秦汉祭祀遗址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内蒙古武川坝顶北魏祭天遗址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安徽长丰埠里宋代家族墓地

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

(以时代早晚为序)

今年1月11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启动。候选项目为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的参评项目31项。评选活动办公室共发出选票224张,收到有效选票215张,通过投票产生排名前20的项目进入终评。

2020年重要考古发现众多,得票第一的项目获得196票,位列前10的项目得票数均在150票以上,说明专家们对重要考古发现的学术意义取得比较统一的认识。

“考古中国”项目启动以来,每年都有重大成果公布,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此次入围终评项目中,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等7个项目均为“考古中国”重要成果。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指导思想下,依托田野考古实践和考古出土各类实物资料讲述何以中国、何为中国,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撑。

同时,从地域分布、年代分布等不同角度来看,此次入围初评的20个项目还呈现出以下特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入围项目数量较往年有所上升,与向来成果丰硕的史前考古齐头并进,占据入围项目的前两位。入围终评的20个项目中,史前考古6项、夏商周考古4项、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6项、唐宋元明考古4项。

——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入围项目分布省份广且地域分布比较均匀。入围终评的20项考古发现来自15个省份,其中陕西与河南均有3项入围,山西省有2项入围,新疆与青海、西藏等西部省份各有1项入围。

——随着中国考古学不断向纵深拓展,遗址格局的逐步清晰、历史文化内涵的日益丰富也同样反映在入围项目中。从人类居住遗址的表现方式上来看,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作为史前海洋适应性遗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物和多样性的取食经济内容;除了传统的居址、墓葬外,陕西宝鸡陈仓下站秦汉祭祀遗址和内蒙古武川坝顶北魏祭天遗址拓展了遗迹类型,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入选不仅是历史见证、也是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资料。

——在此次入围的项目中,主动发掘项目占大多数。6个史前考古项目、2 个祭祀遗址以及湖北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遗址、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等多个项目均为主动性发掘。这充分反映了中国考古学课题性越来越强、多学科合作更加紧密、学术目标愈加明确等主要发展特点。

——基建考古任务依然繁重。本次入围的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安徽长丰埠里宋代家族墓地等均为配合基本建设开展工作的重要考古发现。尽管压力大任务重,但基本建设考古发掘同样需要确立明确的学术目标,强调树立课题意识、学术意识和保护意识,以学术导向来引导基建考古工作的良性发展。

(责编:赵超、高雷)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