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文化頻道|網站地圖

prev
  •  
  •  
  •  
  •  
  •  
next
    “很多年前,我一個人在偏僻的鄉村‘插隊落戶’,是書驅散了我的孤獨,使我在灰暗的歲月中心存著對未來的希望,保持著對理想的憧憬。在一盞飄搖不定的油燈下,書引我遠離封閉和黑暗,向我展現遼闊和光明。”散文家、詩人趙麗宏在他的隨筆集《讀書是永遠的》一書的自序中回望過去的艱難歲月,慶幸有書為伴,“人識了字,最大的實惠和快樂就是讀書。”

    趙麗宏把讀書看作一種享受,當然,前提是必須要讀經典的書。“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讀《紅樓夢》、《西游記》、《封神榜》、《東周列國志》等,中學開始接觸中、外現代文學,比如《安娜·卡列尼娜》、《唐·吉訶德》和《復活》等。”他在少年時期隻要拿起一本有意思的書,就能沉醉其中,忘了一切,走路讀、吃飯讀,連上廁所也讀,“總覺得如果不抓緊時間,就沒時間讀書了。”一個稚嫩青蔥的少年以如此老成的思想去珍惜時間和讀書,實在令人贊嘆。

    人有時候是一個矛盾體。趙麗宏有時遇到一本好書,卻又不舍得將其快速讀完,“規定自己每天隻讀30-40頁,比如《追憶似水年華》一書的文字實在太美了,要邊讀邊細細品味,因此要慢讀。”作為一名散文家、詩人,趙麗宏除了品味書中細膩優美的文字,還仔細推敲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當他讀到書的后面時,他會返回前面精彩的部分再次研讀,來來回回。

    “隻要還活著,還能用眼用腦,便能繼續讀書,繼續享用這永不會失去美味的精神佳肴。”趙麗宏說,文字對他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力,而這種吸引力不隻在於讀,也在於寫。“作為讀者,我們不應該是一個簡單的接受者,也應該是一個思想者、參與者。”他說,讀書的過程,是欣賞和接受的過程,也是思考和感悟的過程,“如果能經常用自己的語言記錄讀書的感想,那將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情。”因此,他時常讀完一個段落、一個章節,就寫下自己的共鳴之處,或不同觀點。

    或許正因為他愛讀書、讀書多,才更明白“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深刻道理,“讀書的過程,也可能是排斥的過程,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書都是有價值的,也不是所有的書都是有趣,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思考判定一本書是否值得讀。”

    “現在的年輕人很幸福,生逢其時,生活在一個自由閱讀的時代,”趙麗宏建議大家要多讀書,可以到圖書館借,書店裡買,甚至網上搜索下載,“有好書作伴,即便在狹小的空間,也能上天入地,振翅遠翔,遨游古今。漫長曲折的歷史和浩瀚無盡的宇宙,都能容匯於心,化作滋養靈魂的清泉。”詳細>>>

愛書人簡介

    趙麗宏:當代著名散文家、詩人、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學雜志社社長。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國大陸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語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當代作家。他的作品《山雨》、《與象共舞》、《頂碗少年》被收入人教版、滬教版的中小學語文課本。《望月》、《蟈蟈》、《學步》、《囚蟻》等作品被收入全國各地的小學語文課本。《為你打開一扇門》、《周庄水韻》、《假如你想做一棵臘梅》、《在急流中》、《黃河船夫曲》、《晨昏諾日朗》、《炊煙》、《青鳥》作品被收入全國各地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學語文課本。

策劃:劉紅、黃維   採訪:王鶴瑾


往期回顧

  • 止庵讀書與作者交朋友止庵讀書與作者交朋友
  • 止庵在家中止庵在家中
  • 解璽璋家中的書櫃解璽璋家中的書櫃
  • 止庵家中的書櫃之一止庵家中的書櫃之一
  • 解璽璋以書為伴解璽璋以書為伴
  • 止庵家中的書櫃止庵家中的書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