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算起來這是我來北京參加兩會的第15個年頭,回想起2001年我第一次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進行提案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如果說當時更多的是緊張和興奮,那麼到今天,期待和責任感是我個人最深切的體悟。

我是做文化產業的,做過舞台劇,也做過一些影視劇、綜藝節目。今年,我的關注點是優質影視劇目的制作和推廣。不客氣地講,現在市場上每年都會制作出大量的影視劇作品,但真正打動人心的好故事太少、作品同質化太嚴重。

人是有感情的,帶著情感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會有溫度,才會打動別人,才能擁有好口碑。《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等國熱映,《大聖歸來》在戛納賣出千萬版權又一次讓中國動畫在國際上揚眉吐氣了一回,都說明了好作品是可以跨越國界的,是可以引起共鳴的。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作品在一年公映的600多部電影中佔的份額很小。廣大觀眾被迫看著很多同一類型的片子,這終究會讓大家產生審美疲勞。

讓寫故事的人踏踏實實去創作,讓推廣電影的人專心致志搭建平台,搞影視劇創作的人不過多地參與市場運營,這才是“術業有專攻”,才能制作出更多像去年的《偽裝者》、《琅琊榜》這樣深受大眾喜愛的優質作品。

作為企業家代表,我更期盼國家能夠完善在影視劇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比如,今年年初推出的《電影促進法(草案)》就是一個信號。對一些優質影視作品,國家還可以給予更多資金和市場方面的扶持,比如為優秀影視劇作品提供好的檔期、保証一定比例的院線排片,給予公益類電影啟動資金方面的支持等。

總而言之,影視作品最重要的是“質”,這需要廣大從業者拒絕嘩眾取寵,用真情實感、放下心來搞創作,不要都盯著票房,要聆聽自己的心聲去創作,找准自己的定位,堅持自己的風格。中國本土的優質電影終將會憑借自己的實力走上世界影視圈的舞台,演繹我們自己的精彩。詳細內容>>

委員簡介

陳澤盛,全國政協委員。

提案涉及的問題“不大不小” 有明確建議

    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葛劍雄指出,對“參政議政”的“政”,往往有誤解,認為“政”就是國家制度啊、路線方針啊。在他看來,政府的行政職能,就是“政”。“政協最好不要去過度關注具體的問題,而是應該關注政府怎麼去處理這個具體問題。當然你給政府出謀劃策也很好,但更主要的是,監督或者幫助政府通過政府行為去做到。”

    “每次提案我都提不大不小的問題。”葛劍雄解釋說,十八大已經把國家的大政方針都定下來了,政協當然是要遵循這個方針。有關這一方面不是我們政協要討論的,我們也沒有這個能力。太小的事情直接跟政府有關部門提提建議就可以了,有的跟地方部門提就可以了。

    2013年赴京參加兩會前夕,有不少人找葛劍雄反映情況、遞交材料,希望“能在提案上寫一寫,發言時說一說,找相關部門負責人提一提”。但看了材料,葛劍雄發現很多本該由基層、地方政府部門來解決,或是該通過人大渠道問責。

    葛劍雄曾直言,不光是有些普通民眾不清楚,一些代表委員也模糊。有些議案、提案,所議之事、所建之言,是法律早已明確的政府職責,對人大來說,該是問責﹔對政協來說,則是監督。還有一些問題,太地方化、部門化了,不該佔用全國兩會這個寶貴平台。

    查閱《政協全國委員會提案工作條例》,有關提案的基本要求中,可以看到“科學性”、“可行性”、“實事求是”、“有具體的建議”的字眼。

    “我的提案,不管提什麼內容,都是考慮成熟的,具體的,可操作的。”葛劍雄認為,如果還沒有考慮好,可以作為社情民意來反映,可以提出來供政府參考,而不必要用提案的方式。

2014年兩會將再建言解決“教育的中國問題”

    作為教育界的政協委員,無論是在全國兩會期間還是在公開論壇等場合,葛劍雄一直在為教育建言。2014年兩會召開在即,他期待借這次大會呼吁全社會都重視教育。

    2013年,葛劍雄曾在《光明日報》發表題為《教育的中國問題還是中國的教育問題》的文章。在他看來,中國的教育問題,主要是教育本身,但教育的中國問題,那就是在中國的教育牽扯到的各方面,不僅僅是教育本身,還包括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問題。因此,要解決中國教育問題,離不開教育的中國問題,離不開每個人。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大學的毛入學率應該是40%。也就是說,到2020年,同齡青年中會有40%的人能夠進入大學。葛劍雄據此表示,要真正實現上大學比較容易,改變現在的“教育亂象”,必須提前將60%左右的同齡青年分流。“考大學前,有的已經找到合適的工作,有的通過了技術培訓,這樣分流后,家長跟本人才不會有太大壓力,老師跟校長也不會有太多壓力。”不過,這樣的前提是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大家的社會地位是一樣的。這恰恰是現在社會的矛盾問題。

    “現在人們都寄希望於教育改變自身的地位,給教育的任務太重了。”葛劍雄希望借兩會的平台,更好地呼吁政府各個部門、社會各界及家長一起來關注中國的教育。(人民網記者趙艷紅/文)

精彩推薦

  • 袁慧琴:"院帶班"傳承京劇 因材施教培養領軍人物
袁慧琴:"院帶班"傳承京劇 因材施教培養領軍人物
  • 馮英:《鶴魂》成"中芭"試金石 年輕人要"補短" 馮英:《鶴魂》成"中芭"試金石 年輕人要"補短"
  • 周予援:打開院牆擁抱人才 讓人才流動起來周予援:打開院牆擁抱人才 讓人才流動起來
  • 馮遠:藝術院校高學歷層次教學缺乏高標准嚴要求馮遠:藝術院校高學歷層次教學缺乏高標准嚴要求
  • 邰麗華:為渴望文化生活的殘疾人傳遞心聲邰麗華:為渴望文化生活的殘疾人傳遞心聲
  • 張抗抗:學會用"深度閱讀"代替"碎片化"閱讀張抗抗:學會用"深度閱讀"代替"碎片化"閱讀
  • 茅善玉:滬劇曲譜嫁接唐詩宋詞茅善玉:滬劇曲譜嫁接唐詩宋詞
  • 蘇士澍:書法進課堂 弘揚傳統文化"潤物無聲"
蘇士澍:書法進課堂 弘揚傳統文化"潤物無聲"
  • 陳澤盛:寫在我任政協委員的第15年
陳澤盛:寫在我任政協委員的第15年
  • 張澤群:綜藝不能隻會"奔跑"更要引領張澤群:綜藝不能隻會"奔跑"更要引領
  • 何建明:好的文學作品"是靠腳走出來的"何建明:好的文學作品"是靠腳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