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戲曲演員,我是幸運兒,趕上了國家對戲曲愛護、重視的好時代。今年我的提案是探討“院帶班”的問題,什麼是“院帶班”?簡單解釋就是,我們國家京劇院自己來辦一個演員培訓班。
中國戲曲早已形成一種非常獨特的教學模式。然而,現在好多藝術院校依然是簡單地、整齊劃一地將普通高校的教學方式照搬進來,這可能並不適用,會出現一些偏差。有時候,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到了劇院之后,還要經歷好多年的二次培養,這種重復培養對劇院而言是一種資源浪費!
眾所周知,京劇各個行當都需要領軍人物,要培養一名卓越的領軍人物,需要有好的師資,一定是名師一對一地教學和打磨。“院帶班”如果得以實施,就可以把國家京劇院最好的資源整合起來。各個行當的頂尖藝術家,一帶一地幫帶學生,那我們的后備力量就非常可觀。同時,這也是對國家京劇院老藝術家們的藝術傳承進行搶救性保護的一種方式。我們藝術研究院有專門研究中國戲曲的博士生,如果他們能介入教學,用文字或錄像把每個名師教學過程給記錄下來,對老藝術家們的藝術成果進行全面梳理,我想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我很幸運地遇見了李金泉老師,他一直給我傳輸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老師在教授其代表作《李逵探母》時,是根據我的條件不斷地調整唱腔。他希望我永遠不要模仿他,他只是給我打基礎,等我基礎打堅實了,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我主演的新作《曙色紫禁城》就是根據話劇改編過來的,其中可以看到京劇的很多創新之舉。這個戲每個人物的每一段唱腔,一定是和戲劇沖突、劇情發展緊密相連的。所以,它不會讓觀眾覺得唱了半天怎麼還沒有唱完的感覺,會急於想看下一個情景。
21世紀的戲曲演員,我衷心希望他們具備深厚的唱念做打的程式化表演基本功,同時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隻有兩者兼具,才能應對目前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詳細內容】【精彩視頻】
袁慧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葛劍雄指出,對“參政議政”的“政”,往往有誤解,認為“政”就是國家制度啊、路線方針啊。在他看來,政府的行政職能,就是“政”。“政協最好不要去過度關注具體的問題,而是應該關注政府怎麼去處理這個具體問題。當然你給政府出謀劃策也很好,但更主要的是,監督或者幫助政府通過政府行為去做到。”
“每次提案我都提不大不小的問題。”葛劍雄解釋說,十八大已經把國家的大政方針都定下來了,政協當然是要遵循這個方針。有關這一方面不是我們政協要討論的,我們也沒有這個能力。太小的事情直接跟政府有關部門提提建議就可以了,有的跟地方部門提就可以了。
2013年赴京參加兩會前夕,有不少人找葛劍雄反映情況、遞交材料,希望“能在提案上寫一寫,發言時說一說,找相關部門負責人提一提”。但看了材料,葛劍雄發現很多本該由基層、地方政府部門來解決,或是該通過人大渠道問責。
葛劍雄曾直言,不光是有些普通民眾不清楚,一些代表委員也模糊。有些議案、提案,所議之事、所建之言,是法律早已明確的政府職責,對人大來說,該是問責﹔對政協來說,則是監督。還有一些問題,太地方化、部門化了,不該佔用全國兩會這個寶貴平台。
查閱《政協全國委員會提案工作條例》,有關提案的基本要求中,可以看到“科學性”、“可行性”、“實事求是”、“有具體的建議”的字眼。
“我的提案,不管提什麼內容,都是考慮成熟的,具體的,可操作的。”葛劍雄認為,如果還沒有考慮好,可以作為社情民意來反映,可以提出來供政府參考,而不必要用提案的方式。
作為教育界的政協委員,無論是在全國兩會期間還是在公開論壇等場合,葛劍雄一直在為教育建言。2014年兩會召開在即,他期待借這次大會呼吁全社會都重視教育。
2013年,葛劍雄曾在《光明日報》發表題為《教育的中國問題還是中國的教育問題》的文章。在他看來,中國的教育問題,主要是教育本身,但教育的中國問題,那就是在中國的教育牽扯到的各方面,不僅僅是教育本身,還包括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問題。因此,要解決中國教育問題,離不開教育的中國問題,離不開每個人。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大學的毛入學率應該是40%。也就是說,到2020年,同齡青年中會有40%的人能夠進入大學。葛劍雄據此表示,要真正實現上大學比較容易,改變現在的“教育亂象”,必須提前將60%左右的同齡青年分流。“考大學前,有的已經找到合適的工作,有的通過了技術培訓,這樣分流后,家長跟本人才不會有太大壓力,老師跟校長也不會有太多壓力。”不過,這樣的前提是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大家的社會地位是一樣的。這恰恰是現在社會的矛盾問題。
“現在人們都寄希望於教育改變自身的地位,給教育的任務太重了。”葛劍雄希望借兩會的平台,更好地呼吁政府各個部門、社會各界及家長一起來關注中國的教育。(人民網記者趙艷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