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我沒有做有關閱讀的提案,但今天,我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閱讀的事。
現在,喜歡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進行閱讀的人越來越多了,而捧著紙質書來讀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對此有些擔憂。
其實,用什麼工具閱讀不重要,重要的是閱讀的內容。在外出旅行途中,帶書是比較佔空間的,相比之下,用手機、平板電腦讀經典作品,或者讀一些比較有文化含量、思想含量的作品,更加便捷,可以更好地利用時間。在我看來,目前電子閱讀存在的問題是,人們常常讀的是一些營養含量比較低,很八卦,很娛樂化的東西,這些信息很浪費我們的生命和時間,讓我們變成了知道得最多而思考得最少的人。
很多人抱怨,是“碎片化”的時間把我們的閱讀“碎片化”了。其實不然,我們有雙休日,有長假,如果你不自覺地給自己留完整的時間,你就會被“碎片化”。我建議大家把近期要讀的書分類:攜帶方便的書,可以安排在旅途當中,工作間隙,或者晚上睡覺以前看﹔而厚書就要攢著,每年安排出幾個半月或者整月的讀書周來進行閱讀。這是我的閱讀習慣,不然我沒有辦法去深度閱讀那些大部頭的書。
那麼什麼樣的閱讀才算得上是“深度閱讀”?我認為,首先應該去選擇一些完整的、比較大的,同時也是你自己感興趣的作品來讀。對這樣的書,首先,你會反復閱讀﹔其次,閱讀之后你會提出問題﹔最后,你能自己回答這些問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結論。而且對書裡的一些好的句子,你還會產生背誦的欲望。完成這整個過程,才能算得上是“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是不容易做到的,一年裡,我自己能深度閱讀一兩本書就很好了。我特別希望大家都能給自己制定一個閱讀計劃,一個月讀一本書,一年下來就是十二本書,我覺得這已經很可觀了。
明天就是“三八”婦女節了,提前祝各位女性朋友們節日快樂。有句古話,“腹有詩書氣自華”,女人的氣質是跟她自身的文化品味、審美情趣有關的,我們把自己打扮得再漂亮,也只是擁有了外在的美,我想女人更應該注重自己內在的美。
我想跟大家分享幾本我非常喜歡的女性作家的書,包括去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白俄羅斯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代表作《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個証人》《切爾諾貝利的最后回憶:核災難口述史》,她的這些書都很有意思,寫的是戰爭期間的女兵的故事,描寫了家庭的破碎、人性的苦難,還有女性的自強,我很推崇她的書。此外,還有之前也同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她的小說《逃離》寫了一位家庭主婦的故事,雖然寫的是很瑣碎的家庭生活,但是你會從中看到她對生活的洞察和獨立的看法,也很有意思。此外,王安憶前幾年出版的一部叫做《天香》的小說,也很值得一看。
最后,我還想給大家推薦一本男性作家的書,是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讀者》。這本書已經被拍成電影,大家看過電影也可以去找原著看看,原著比電影更好。【詳細內容】【精彩視頻】
張抗抗,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葛劍雄指出,對“參政議政”的“政”,往往有誤解,認為“政”就是國家制度啊、路線方針啊。在他看來,政府的行政職能,就是“政”。“政協最好不要去過度關注具體的問題,而是應該關注政府怎麼去處理這個具體問題。當然你給政府出謀劃策也很好,但更主要的是,監督或者幫助政府通過政府行為去做到。”
“每次提案我都提不大不小的問題。”葛劍雄解釋說,十八大已經把國家的大政方針都定下來了,政協當然是要遵循這個方針。有關這一方面不是我們政協要討論的,我們也沒有這個能力。太小的事情直接跟政府有關部門提提建議就可以了,有的跟地方部門提就可以了。
2013年赴京參加兩會前夕,有不少人找葛劍雄反映情況、遞交材料,希望“能在提案上寫一寫,發言時說一說,找相關部門負責人提一提”。但看了材料,葛劍雄發現很多本該由基層、地方政府部門來解決,或是該通過人大渠道問責。
葛劍雄曾直言,不光是有些普通民眾不清楚,一些代表委員也模糊。有些議案、提案,所議之事、所建之言,是法律早已明確的政府職責,對人大來說,該是問責﹔對政協來說,則是監督。還有一些問題,太地方化、部門化了,不該佔用全國兩會這個寶貴平台。
查閱《政協全國委員會提案工作條例》,有關提案的基本要求中,可以看到“科學性”、“可行性”、“實事求是”、“有具體的建議”的字眼。
“我的提案,不管提什麼內容,都是考慮成熟的,具體的,可操作的。”葛劍雄認為,如果還沒有考慮好,可以作為社情民意來反映,可以提出來供政府參考,而不必要用提案的方式。
作為教育界的政協委員,無論是在全國兩會期間還是在公開論壇等場合,葛劍雄一直在為教育建言。2014年兩會召開在即,他期待借這次大會呼吁全社會都重視教育。
2013年,葛劍雄曾在《光明日報》發表題為《教育的中國問題還是中國的教育問題》的文章。在他看來,中國的教育問題,主要是教育本身,但教育的中國問題,那就是在中國的教育牽扯到的各方面,不僅僅是教育本身,還包括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問題。因此,要解決中國教育問題,離不開教育的中國問題,離不開每個人。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大學的毛入學率應該是40%。也就是說,到2020年,同齡青年中會有40%的人能夠進入大學。葛劍雄據此表示,要真正實現上大學比較容易,改變現在的“教育亂象”,必須提前將60%左右的同齡青年分流。“考大學前,有的已經找到合適的工作,有的通過了技術培訓,這樣分流后,家長跟本人才不會有太大壓力,老師跟校長也不會有太多壓力。”不過,這樣的前提是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大家的社會地位是一樣的。這恰恰是現在社會的矛盾問題。
“現在人們都寄希望於教育改變自身的地位,給教育的任務太重了。”葛劍雄希望借兩會的平台,更好地呼吁政府各個部門、社會各界及家長一起來關注中國的教育。(人民網記者趙艷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