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市民建諾亞方舟避難“世界末日”。
“末日傳說”實為謠言 背后暗藏生意經 消費大眾娛樂心態
2012年12月21日,一個原本普通至極的日子,卻因為一部美國電影,原本子虛烏有的“世界末日”而變得特別,即便是絕大多數人不會相信真的有“末日”,但是總有一小撮別有用心者,利用他人的愚昧、無知或者輕信,一再推波助瀾,以圖私利。
在科學家們看來,種種貌似有根有據的“末日”說,其實都是站不住腳、不靠譜的謠言。而揭開那些曾經或者依然在流傳的“末日說”的真面目,你會發現,原來,都不過是些笑話罷了。
揭秘謠言 那些不靠譜的傳說
謠言之一
磁極顛倒引發混亂
有謠言稱,地球與太陽在2012年都會進入一個磁極顛倒的過程。而上次發生同等現象的時間是在恐龍消失時。北極與南極磁場發生顛倒的過程即為磁極顛倒。這一現象導致的最壞結果將讓地球磁場的磁力為零高斯(高斯為磁感應單位)。如果此時再遇上周期為11年的太陽兩極磁場顛倒,地球上可能引發一系列的混亂事件。
此謠言還煞有介事地認為,如果所有的零磁力推測都同時發生,那麼,隻有居住在地球外殼深部地帶的有機體能夠不受影響。屆時,人類躲避災難的方法就是躲到地殼以下,或者搬去其他星球上居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一直都在積極駁斥“世界末日”說。他向記者表示,地磁南北極倒轉其實經常發生,近兩億年以來發生過100多次,但是根據歷史記錄,地球磁場倒轉並沒有伴隨生命大滅絕的事件。
謠言之二
厄爾尼諾災難威脅生命
此謠言將厄爾尼諾現象拉進來作為末日的原因。謠言稱2011年是很特殊的一年,共發生4次日食,有利於誘發厄爾尼諾。2012年發生2次日食。根據日食-厄爾尼諾系數理論,計算出2011年日食-厄爾尼諾系數為10.5,2012年日食-厄爾尼諾系數為13。可以對比的是,1997年日食-厄爾尼諾系數為12,但在那一年,卻發生了20世紀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由此,謠言稱,自然界的巧合,使厄爾尼諾事件與磁力危機,在2012年共同威脅地球上的生命。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廣州市五羊天象館常務副館長、廣東天文學會常務理事李建基認為,厄爾尼諾的發生與日食和日食周期沒有聯系,不管厄爾尼諾的狀況如何,都不會對地球生物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陳償博士,對於此說頗為不恥。他告訴記者,厄爾尼諾現象是個漸變的氣候現象,不可能到了某一天突然爆發,而且此現象雖然會對生態變化有影響,但是不可能對全球的生命起摧毀性的作用。
“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對海洋進行持續不間斷的觀測,目前的海洋世界非常正常,所有人都可放心。”陳博士說,“2012年將迎來末日不過是好萊塢的娛樂產品,完全不需要當真。”
謠言之三
瑪雅預言地球毀滅
此謠言利用了神秘的瑪雅古文明。謠言稱,有科學家在許多瑪雅古文明的古廟與碑石中發現了一組一再重復出現的密碼:1,366,560。若將這個密碼的單位視為“天”,則換算為年的話,為3,740年。根據瑪雅文獻的記載,地球每隔3,740年就會被毀滅一次,而地球生命在過去已曾被毀滅四次﹔換言之,現代人類應已是地球第五代子孫了。
謠言危言聳聽,說如果地球磁極逆轉而造成生物大量滅絕,那就不難解釋為何每隔一段時間,地球文明會出現周期性的毀滅。
歐陽自遠則稱,其實如今又在一些地方已經找到了瑪雅人第14、15、16個輪回的記錄,這就証明了瑪雅歷法的末日預言完全是一種誤讀,所以瑪雅歷法在2012年12月21日終結本身是錯的。
李建基表示,人類社會至今至少有5000年的歷史,但是在這5000年之中,沒有任何記載地球生命全部被毀滅的事件,可見,預言中的說法站不住腳。
這一謠言,連瑪雅人的后代——印第安人都看不下去了。危地馬拉印第安瑪雅人的三名領導人於12月7日就站出來表示瑪雅人根本就沒有說過世界末日的事情。
連瑪雅人自己都不信世界末日,我們著什麼急?
謠言之四
地外行星引發海嘯
地外行星,被這一謠言視作了給地球帶來末日的元凶。有謠言稱,天王星正異常地接近地球,恐將給地球帶來海嘯、地震等異常現象,天王星靠近之后,會產生巨大的磁場拉力,“強度足以在赤道上吸起帶電的塵粒子”,可能干擾到地球的地殼,引發海底地震及奪命的海嘯。聽著好嚇人的樣子。
除了天王星外,還有一些謠言稱一些小行星會在12月21日非常接近地球,甚至直接撞擊地球,造成地球上的生物滅絕。
有天文學家對這些說法駁斥說,目前那些可能接近地球的幾十萬顆小行星,都在科學家們的監控之下,如果它們會撞擊地球,科學家們都會發現,但是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並且可能靠近地球的小行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也會在百萬公裡之遙,不會對地球上的生態產生影響。
謠言之五
中微子攪熱地球
電影《2012》中描述, 因為太陽活動突然加劇,釋放出大量的太陽中微子,地核被太陽中微子急劇加熱,大量熔岩溢出造成大陸板塊漂移加速,從而引起劇烈的地震和火山噴發,並導致了超級大海嘯。由此,有人就擔心,中微子將成為終結世界的原因。
歐陽自遠向記者表示,這純粹是電影編造出來的情節,經不起科學的推敲。他說,其實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中微子穿過人體,穿過地球,不可能會將地球加熱。
他解釋道,中微子是基本粒子的一種,質量接近零,其特性之一就是穿透性很強,即使一個地球的厚度也可以以光速穿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瑪雅人未曾預言過末日
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最新視頻《世界沒有在昨天終結》(The World didn't end yesterday),這一視頻原本計劃於12月22日發布,視頻開頭也顯示了“2012.12.22”日期字樣,但外界認為美國航天局顯然足夠自信,所以提前十天就發布了。
該視頻首先交代說:“如果你正在觀看這部片子,那就說明了一件事……世界並沒有在昨天終結。”緊接著天文學家們開始列舉了圍繞世界末日話題的各種論調,並一一駁斥。
首先,末日預言是建立在對古代瑪雅日歷的解讀上,聲稱世界將在2012年12月21日完結。但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誤解。考古天文學中心主任約翰·卡爾森說,他從35年前開始研究2012預言,但瑪雅人從來沒有預言過世界末日。瑪雅日歷就像是汽車裡程表,它在到達特定的一點后就重新計起,如此周而復始。
另一個廣為流傳的理論是,古代的蘇美爾人發現的一顆名為“尼比魯”的流浪行星將在12月21日撞擊地球,所有地球人都會死去。但是專家發現事實上根本就沒有這顆行星存在。如果真的有行星或彗星在本周撞擊地球,那它們應該已經是天空中肉眼可見的亮點了。
最后,一位NASA專家、“與太陽共生”計劃的負責人馬杜莉卡·古哈塔庫爾塔否認了太陽是個威脅。她說:“眼下,太陽正接近11年活動周期中最活躍的時期,但這個周期是過去50年裡最不活躍的周期。”
再往前追溯,這其實不是NASA第一次站出來反駁“世界末日論”,他們一直在堅定明確地表態。早在2011年,NASA就評選出七大最爛科幻電影,這次評選的目的是希望好萊塢導演拍片時,不要扭曲科學理論,要多注意情節合理性。而最終入選的電影包括《地心毀滅》、《世界末日》等,其中《2012》就被評為了最離譜的科幻電影。
“末日經濟”消費全民娛樂
末日商業牌
從電影到旅游的噱頭
瑪雅人的“末日傳言”傳播已久,但真正吹響末日傳言席卷全球沖鋒號的,是2009年熱映的大片《2012》。這部想象、虛擬“末日宏圖”的電影在全球范圍內收獲了7.7億美元的票房。
電影《2012》讓“末日傳言”無孔不入地傳播,“末日文化”應運而生,“世界末日”的生意之門由此打開。首先,墨西哥等擁有瑪雅遺跡的幾個拉美國家,旅游業因末日傳言而空前繁榮。
墨西哥政府將今年定為旅游宣傳年,旅游勝地坎昆12月的第二周、第三周已有九成房間被預訂,比去年同期大增八成﹔瑪雅金字塔所在的齊琴伊查地區,12月21日當天將舉行盛大活動。 “末日”當天,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多瓦的總統都將在本國瑪雅文明遺址參加慶典、演出,傳說中的末日不僅不會有一絲淒慘的氣氛,反而百花齊放、隆重歡樂,與其說是末日,不如說是文化嘉年華或旅游節。
國家有經濟算盤,商人同樣不願意放過這個難得的賺錢良機。在美國,針對高富帥,有商家開售“末日碉堡”,售價上百萬美元一間,號稱“可預防太陽風和輻射”,還真有富人掏錢購買。在中國,有人自制“諾亞方舟”,有網店掌櫃開售“末日避難包”——其實只是普通的應急逃生包而已,挂上“末日”標簽,價格立馬上躥。
囤食物、備防毒面具、練逃生技能,各國都有人有模有樣地備戰“世界末日”,甚至有人囤積避孕套,真可謂“死了都要愛”,沒人統計過這些人中到底有多少真的相信末日傳說,但毫無疑問,有相當部分把“末日文化”當成了一種時尚,找樂子耍酷。
淘寶網上最暢銷的“末日商品”無疑是“末日明信片”,與普通明信片並無二致,售價20元左右/套。掌櫃王婆賣瓜地自稱是“創意產品”,其實像景點所售的旅游紀念品,大同小異,明信片的圖案和文字基本上全是“末日船票”。
“末日圖案”的文化衫毫無疑問地滿天飛,“末日營銷”成為網店的慣用招數,若這幾天還自我標榜“跳樓價”,顯然out了,最時興的說法是“世界末日價”。餐館、酒肆、咖啡廳打出了“陪她共度末日”的廣告語,鎖定那些願意花錢買浪漫的天真男女。
從《1942》到2012:
談“末日”純為娛樂
如上所述,所謂的“世界末日”越來越像一場充斥著金錢味道的全民狂歡。
向日葵心理咨詢中心創辦人胡慎之告訴本報記者,現在還相信末日傳說的人幾乎已經沒有,但它目前依舊是最熱門話題,這主要源於其娛樂性。從煞有介事到全民娛樂,末日傳說所具備的心理試驗的功效值得重視。
胡慎之認為,即便大膽假設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真的來了,人們的心裡也會波瀾不驚。所謂的世界末日跟地震等自然災難不一樣,自然災難隻讓局部地區的部分人受難,而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將毀滅整個地球和全人類。恐慌,來源於比較,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一樣倒霉,人們便不會恐慌。更重要的是,末日傳說已流傳多年,不像地震、海嘯那樣突然襲來。
事實上,面對世間真實的自然災害,人類的耐受力異常強大。對於電影《1942》,觀眾看得心情沉重,但故事中的逃荒者卻隨著逃荒之旅的深入,隨著飢荒的日益嚴重,淡定得超乎想象,變得不再像原來的他們。
對於死亡,人類有恐懼,也有親近感,這種心理非常微妙。當災難的毀滅性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很多人會產生“死亡是一種解脫”的心理,對死亡的親近甚於對死亡的恐懼——電影《1942》對人類在絕境中的這種微妙心理亦有展現。
面對末日傳言,有人想到“及時行樂,把錢花光”,有人懺悔自己的一生及人類的行為習慣。好比《1942》中的災民,有的受飢餓所迫,暴露人性自私與殘忍的一面﹔也有同命相憐的災民,在絕境中互助,閃耀人性的光輝——無所謂對與錯,這些都是人性的本能。
胡慎之認為,12月21日末日傳言破滅后,世界照舊運轉,無論是“及時行樂者”還是“自我反省者”,以前怎麼活,以后還會怎麼活,人性會照著它原本的軌跡繼續運行。末日傳說最切實的作用是:如果幾十年后,末日傳言改頭換面卷土重來,人們將嗤之以鼻——類似於“狼來了”的故事。
中國科普研究所教授任福君認為,末日傳言流行的背后,有深刻的社會心理基礎,不同人群心態不同:有的是非理性地跟風,有的是對現實的焦灼、不滿和失望,還有的是調侃起哄。他認為,這種社會心理的形成有其復雜的社會根源,與經濟發展的普惠性、社會文化建設、人文關懷的傳達、科學理性精神的確立等有關,“謠言止於智者”。文 /本報記者李鋼、張強、楊洋 實習生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