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壁畫殘片。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攝
圖為考古工作者現場揭取壁畫。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攝
圖為神木石?遺址。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20日電(記者 冽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煒林20日表示,地處黃土高原北部邊緣且距離黃河20多公裡的陝西神木石?遺址,在今年5月至11月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新石器時期成層、成片分布的壁畫殘塊100余塊。
神木石?遺址是目前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城址,位於神木縣高家堡鎮石?村的禿尾河北側山梁上,北距長城10公裡,於1976年首次被發現,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地區文物部門聯合組隊,今年對神木石?遺址進行了系統調查和發掘,全面了解其分布范圍和保存現狀,確認石?遺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史前遺址。考古隊在此發現了保存相當完整、基本可以閉合的石砌城牆及城門、角樓和疑似“馬面”等附屬設施。
調查証實,石?石城分為外城和內城,內城牆體殘長2000米,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牆體殘長2.84千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考古隊初步判斷,這些石牆與石?遺址龍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年代一致,其規模遠大於年代相近的良渚遺址(300多萬平方米)、陶寺遺址(270萬平方米)等已知城址,是目前所知中國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城址。
外城城牆與墩台兩端接縫相連,牆體寬約2.5米,沿墩台所在山脊朝東北和西南方向延伸而去。進入門道后,南墩台西北角接縫繼續修筑石牆。這段牆體在門道內側增修了一道寬約1.2米的石牆,兩牆緊貼並行。結合門道內地層關系,這道增修的石牆修建於晚期地面之上,當屬於夏時期修補遺跡。在此段石牆牆根底部的地面上,發現了成層、成片分布的壁畫殘塊100余塊,部分壁畫還附著在晚期石牆的牆面上。這些壁畫以白灰面為底,以紅、黃、黑、橙等顏色繪出幾何形圖案,最大的一塊約30厘米見方。
專家表示,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壁畫遺跡,是遼寧牛河梁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女神廟出土的壁畫殘塊,其上多用赭紅、黃、白等顏色描繪幾何形的圖案,代表了早期壁畫的基本特征。本次發掘的壁畫,為確認石?城址的年代提供了重要証據,對進一步理解“古國、方國、帝國”框架下的早期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