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藝術家張學津病逝 女兒傷心沒能見最后一面--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京劇藝術家張學津病逝 女兒傷心沒能見最后一面

2012年12月22日15:10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昨天下午3時13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學津因肝癌在京病逝,享年71歲。12月27日(周四)上午10時,將在八寶山舉行張學津告別儀式。

  張學津是京劇大師張君秋之子,京劇大師馬連良高徒。他自幼受家庭熏陶,7歲開始學戲,曾拜陳喜光為師學娃娃生。1949年,張學津考入北京藝培學校(即北京市戲曲學校),從師王少樓、陳少武學老生,宗余派。1959年畢業后,到荀慧生京劇團任演員。1962年拜馬連良為師,演出馬派劇目《借東風》、《趙氏孤兒》、《清官冊》、《甘露寺》等。1964年演出京劇現代戲《箭杆河邊》。1969年調上海京劇院。1976年排演現代戲《鐵流東進》。1979年隨上海京劇團赴聯邦德國、比利時、盧森堡、英國、荷蘭等國訪問。1980年后,他又陸續排演了現代戲《刑場上的婚禮》、新編近代史劇《譚嗣同》等。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主演的新編歷史京劇《畫龍點睛》榮獲首屆文華大獎。張學津曾榮獲第二屆全國戲劇梅花獎,1998年榮獲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頒發的“亞洲最佳藝術人表演獎”。

  我陪師父度過最后一宿

  送先生走過最后一程

  關門弟子杜鵬

  我陪師父度過最后一宿

  昨天下午,記者在得知消息后立刻撥通了張學津的關門弟子杜鵬的電話,杜鵬當時正在太平間送別師父。身為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的杜鵬,是張學津去年7月收下的最后一位弟子,這一年多來,張學津在病情加重的情況下,病榻之上還緊趕著教了杜鵬十一出大戲。杜鵬告訴記者,最近一個多月,他們這些張學津的徒弟每天晚上都輪流在醫院陪師父,而師父走前的最后一個晚上,就是他陪著度過的。

  “師父最后一個晚上,病情已經很嚴重了。他腹部抽水后針眼出現感染,渾身疼痛,躺在床上連翻身都疼得受不了。半夜我扶他上廁所,他連躺都躺不下去。嗓子啞了,說話也沒什麼力氣,而且出現惡心的情況,但頭腦還挺清醒,還主動要求找大夫。”21日清早,看到師父連續出現惡心、恍惚的情況,杜鵬趕緊通知師娘和張學津的另外一位愛徒穆雨。一大早,張學津的夫人還有穆雨、高彤、王金鐘等徒弟就都趕到病房,守在張學津的身旁。杜鵬說:“師父最后走得很安詳。雖然他這一段受病痛折磨已經非常消瘦憔悴了,但最后躺在床上的時候,他整個人的形象卻比之前好轉了很多,就像原來在舞台上一樣。”

  京劇“神童”穆雨

  送先生走過最后一程

  曾是全國聞名的“四小京劇神童”之一的北京京劇院青年演員穆雨,是張學津眾多愛徒當中的一位,也是在病床旁陪伴張學津走完最后一程的人之一。記者電話採訪他時已是半夜12點,忙了整整一天的他剛回到家中。“我到現在還不能相信師父已經走了。下午看著師父躺在那兒,就覺得他一會兒還會醒過來。回到家裡,看見我和師父的合影,也覺得一陣一陣的恍惚。”

  穆雨說:“我19日那天值的夜班,當時感覺師父還行,但他身上的傷口特疼,即便醫院給他打了止疼針,他還是連翻身都特別痛苦。”讓穆雨特別感慨的是,平時夜裡師父總是睡不好,老醒,“但那一宿,師父睡得特別好。我坐在他病床旁的沙發上,他就一直拉著我的手,攥得還挺緊。”

  20日穆雨回家補了一覺,21日凌晨他怎麼也睡不著,夜裡3點給當晚值夜班的杜鵬發短信詢問師父的情況,杜鵬告訴他“師父已經睡了”,他才放下心來。但21日一大早,手機忽然響起,他一看是杜鵬的電話,緊張得汗都下來了。得知師父病情惡化,穆雨趕緊往醫院趕,因為下雪,快半個小時才打著車,讓他心急如焚。“一到病房,看見師娘正在給師父刮胡子,我心裡一涼。再一看師父的樣子,更讓我大吃一驚,距離我前一天值夜班不過才隔一天,師父已經判若兩人,原本就消瘦的他都憔悴地脫相了。”

  穆雨說,聽見師父用極其微弱的聲音說“疼”,還表示想吐,但總是吐不出來,人沒有力氣了,迷迷瞪瞪也把眼睛閉上了。“但師父腦子還挺明白,對我們說:‘今晚上夜班不能隻一個人值了,得兩個人。’他自己也覺得不太好了。”眼看著各項監測指標都在往下走,醫院為張學津注射了幾次強心針,但最終搶救無效。

  “師娘喊著師父的名字,哭得都喘不過氣來了。我們這些徒弟就和師父的兒子一樣,陪在他身邊,為他老人家送終。”穆雨哽咽道:“師父是個特別堅強、特別爺們兒的人,無論多難受,都盡量不麻煩別人。而且他的為人處世,讓我們這些徒弟都特別團結,師父也很欣慰。師父最后這一段日子,我們每個人都盡孝了,作為弟子,沒有什麼遺憾了。但師父的去世,確實是京劇界的重大損失!”

  身在上海的女兒

  沒趕上見父親最后一面

  昨日上午,身在上海的張學津和前妻宋佳的女兒張楚楚在得知父親病情惡化后,趕緊買了火車票往北京趕。途中她發微博寫道:“今天難道是為我准備的世界末日麼?我回來了,求你等等我。”然而,由於雪天路途不暢火車晚點,楚楚沒能趕上見父親最后一面。她在悲痛中寫道:“爸爸我還是沒趕上,坐在去北京的火車上回想我們經歷的種種,我愛你爸爸,這輩子做你的女兒,我很驕傲,我會繼承你對待專業的敬業精神和扛著病魔的堅強,一路走好!”昨晚她還在微博中貼出一張自己父親張學津和母親宋佳的昔日黑白合影,並寫道:“我的爸爸,在我心裡永遠。”

  正在台北演出的張學津大弟子朱強也未能趕上見師父最后一面。昨晚,他在台北演出的正是張學津親授給他的馬派名劇《趙氏孤兒》。他壓抑著悲痛,忍耐著眼淚,以這出大戲作為對師父的送別和祭奠。演出結束,朱強謝幕時說:“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台下不少觀眾還以為他是指“世界末日”,但當朱強在舞台上跪拜磕頭邀送師父時,眾人才得知張學津去世的消息,都不勝唏噓。

  社會各界

  痛惜失去一代馬派傳人

  張學津病逝的消息傳出后,立刻引起了藝術界以及廣大戲迷觀眾和網友觀眾的關注,紛紛表達痛惜和悼念之情,都認為張學津的離去是京劇界的重大損失。

  作家章詒和在微博中寫道:“即使不是‘末日’來臨,也是戲曲的落日黃昏。最優秀的馬(連良)派傳人——張學津,像冬季大樹上的最后一張葉片,今天飄然墜落。”

  影評人@的灰感嘆:“張學津先生走了,再多的祝福也擋不住生老病死。做戲迷太晚,沒來得及看到他的現場,一句都沒看到。對他最深刻的印象,還不是他的神採奕奕,而是‘文革’中馬連良先生含冤去世之際,眾多故交與弟子避之唯恐不及,冒死登門送行的,隻有張學津與王金璐二人。先生千古。馬派藝術,生生不息。”

  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張關正表示:“學津老師走了,令人心痛!在他生命最后這些日子裡,他幾乎是和時間在拼速度,不停地把肚子裡的寶貝,盡快地傳給他的這些可愛的徒弟們……他對得起祖國、對得起京劇、對得起生他養他的君秋先生、對得起連良先生和馬派藝術!”

  京劇演員王珮瑜表示:“雖未磕頭,卻似師父。永遠懷念您的音容笑貌,牢記您的教誨。您為京劇事業留下的寶貴財富,都將啟迪和警示一代又一代京劇人。學津先生千古。”

  觀眾採韻說:“下午穆雨打電話說:我師父沒了。我的心騰地一下,兩秒鐘失去感知力……我一直默默地感動於張學津先生的執著,我聽穆雨說:師父在家裡,每天是馬先生的錄音二十四小時循環播放,進廚房也走台步,邁門檻。這種虔誠,沒有什麼話可以評論了。一生隻做一件事,張先生很偉大。我一直默默地認為張學津是中國最杰出的馬派繼承人,在‘文革’后,是他一直扛著馬派大旗。想說張學津是當代中國最杰出的演員,因為沒有一個演員像他態度那麼認真,扮戲那麼干淨,技藝那麼純熟。還想說張學津是當代中國最杰出的老生,看完張學津,讀懂張學津,就知道老生應該是什麼。什麼是老生。”本報記者 王潤

(來源:北京晚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