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2年漢字字庫500余款 獨立字體設計師不足10人
12月7日,被字體設計者看作業內盛會的第二屆“漢字24時”活動在深圳舉行。與兩年前相比,今年的活動有了更廣泛的參與性,字體設計的討論也進入了更深的層次。但是直到今天,“使用字體是要收費的”,對不少人來講,依然是一件新鮮事兒。
圈子小眾
兩年前談字體,更像是一個小眾話題。如今,隨著“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熱播,來參加活動的人已經不只是字體的愛好者們,平面設計師、專業院校以及業界代表都出現在現場。但是,字體設計這個行業是否已經真正走入大眾的視野,似乎還是要打個問號。
在豆瓣小組“字體交流與鑒賞”交流平台裡,有過書法經驗、喜歡傳統文化、做過設計工作,幾乎是聚集在這裡的愛好者們的共性。說是業余愛好,但小組裡討論的專業程度卻不亞於專業的設計師。康熙字典體的設計者厲向晨、浙江民間書刻體的設計師應永會、造字工房的創始人丁一……字體設計界如今叫得出名號的人,也都在其中。“因為做設計有機會接觸和使用字體,但又很難完全靠字體設計來養活自己。所以,我們這些人大多是做著日常的設計工作,閑下來時才能研究研究字體。”同時也是平面設計師的張彌迪,這樣解釋大家的行為模式。
“字體設計是一個小圈子。”張彌迪說,由於盜版猖獗,字體行業只是維持在方正、漢儀等少數幾家大公司和部分小公司勉強存活的局面。起初為做字體庫而誕生的造字工房,目前其實依靠的是做廣告字標業務來維持運營。獨立的字體設計師更是屈指可數,總人數不到10人。厲向晨解釋,字體設計在國內還沒有成熟的市場環境,這幾年因為維權官司才被一部分人知道,“但是真正完全做字體的人並沒有多少,而且這兩年堅持下來的人屈指可數。”
中國漢字字庫的總量,最近一次可查的數據顯示,2012年為421款。而文字中僅有一部分為漢字的鄰國日本,擁有漢字字庫多達2973款。據估算,如今我國漢字字庫大概有五六百款,但這個規模顯然還遠遠不夠。
做字艱難
做字體很難。字庫的國家標准中,一套 GB18030-2005 字符集,就包含了7萬多個字符﹔ GB18030-2000 字符集,也收入了27533個漢字和1000多個字符。對獨立設計師而言,做完一套字庫最快也要兩三年,而且一般也隻能做到七八千字。
獨立字體設計師應永會手頭現在正做的字體有三款,其中,浙江民間書刻體花了三年時間,做了4000多個字。汲古書體是他最早開始做的字體,2007年做了一段時間感覺不太滿意而中斷,到2011年,在翻到當年的資料卡時才重新撿起來,現在大概有3000多字。
“這次參加‘漢字24時’活動,我用的字體就是汲古書體。”用精工細作來形容應永會的做字方法並不算過分,他每天隻能在工作之余抽空做幾個小時,一次也隻能做二十幾個字。“我的做法也和商業化的做法不大一樣,他們一般就是先把基本的筆畫,像偏旁部首,這些做完,然后疊加造字,再進行修改。”應永會的字體設計裡,即使是同一個偏旁,在不同的字中出現時也都不太一樣,會根據字本身的結構進行微調。“我這是個人化的做法,有時需要先寫字稿,然后對照字稿在電腦繪圖軟件中描摹出大致的輪廓,一個橫都需要很多個節點連起來,拐彎、邊緣和形狀則要根據字體特點進行微調。”好不容易做好了設計,還要把字體編碼再轉成矢量字(即電腦中字體存在的格式),才能最后形成字庫。
厲向晨覺得,這也是為什麼獨立字體設計師鮮見的原因所在,“做字需要漫長的時間,也沒有明顯可觀的收益,僅憑一時興起很難堅持。”
像造字工房這樣的專業設計公司,有大概10個人的字體設計團隊,一年能做的字庫不過六七套。一套6800字左右的悅黑字體庫,是由兩三個人的小組用了近半年時間做成的。業界主力軍方正電子每年大概能生產二三十套字體庫,但是做好一個2萬字的正文字體博雅宋,5個人的團隊花費了兩三年的時間。
逆境生存
每次都是靠版權官司才為人所知,這種窘迫的境遇是字體設計行業目前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2007年,方正電子起訴暴雪網游《魔獸世界》,起因是對方未經許可使用方正北魏楷書、方正剪紙、方正細黑一等五款方正字體,索賠達1億元人民幣。2008年,方正電子起訴寶潔旗下“飄柔”二字未經許可使用倩體,要求百萬元賠償。2012年,造字工房發現電影《失戀33天》中多次使用悅黑字體而未付費……但從已有侵權案的判決結果來看,字體涉及的版權問題尚無定論。
值得一提的是,字體的廣泛應用是這一行業依然存在的根本原因。方正目前面對的主要客戶為出版社、報社等平面編輯機構,重視版權問題的大型商業公司如宜家家居也列居其中。出版裝幀設計、平面廣告、海報、產品標識等領域,也大多會為了配合設計選用特殊的字體。而個人字體設計師推出的字體,一般會公布在網絡上供用戶下載,用戶可根據需求不同,選擇試用版、付費版或商業版。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