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會上的中國文化范兒【3】

新聞中心布置精心大飽眼福口福
文化元素:富春山居圖、六和塔、杭幫菜、西湖龍井
媒體茶歇區呈現著江南婉約風格(圖片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江南風格的背景牆上是典雅的中國水墨畫(圖片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新聞中心檔板上的《富春山居圖》(圖片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9月1日,G20杭州峰會新聞中心正式開放運行,這裡處處展現著中國文化,尤其是杭州元素。
新聞中心檔板上的《富春山居圖》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元代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並用,極富於變化。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被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后段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茶歇區擺放的“六和塔”(圖片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茶歇區擺放的六和塔和雷峰塔一樣,也是杭州著名的中國古建筑。它始建於宋代,位於西湖之南,錢塘江畔月輪山上。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禪師為鎮江潮而創建,取佛教“六和敬”之義,命名為六和塔。
六和塔是著名的觀錢塘潮勝地。游人到此,既可欣賞古塔的雄姿,又能領略錢塘江的風光,歷代有不少文人墨客作詩詠嘆,有詩雲“孤塔凌霄漢,天風面面來。江光秋練淨,嵐色曉屏開”,真實描繪了六和塔和錢塘江的風光。
新聞中心的特色杭幫菜 (人民網記者 賈興鵬 攝)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不僅有好山好水,更有美食佳肴。新聞中心提供了地道的“杭幫菜”,包括西湖醋魚、東坡肉、西湖藕粉、宋嫂魚羹、乾隆魚頭、杭州卷雞、定勝糕等多道杭州傳統名菜。
“杭幫菜”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又叫迷宗菜。正宗的杭幫菜分為“城廂”、“湖上”兩派,共有西湖醋魚、干炸響鈴、宋嫂魚羹、叫花童子雞、蟹黃小籠包等三十六道名菜,這其中最富盛名的莫過於東坡肉了。北宋年間,詩人蘇東坡時任杭州知州,這道名菜就是由他而來。
糖藝、面塑、泡沫雕(人民網記者 賈興鵬 攝)
“江南風光”是杭州具有代表性的景觀。由廚師團隊用糖藝、面塑、泡沫雕的技術制作而成,充分展現了杭幫特色。
龍井問茶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要說到杭幫菜的精致,一道龍井問茶最能代表這個特點。手工做出來的龍井樹葉,是不是比真正泡出來的西湖龍井更誘人呢?
龍井問茶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這一道小點心並不是真正的龍井茶葉,而是用蔬菜汁和龍井茶和面,把面團揉成跟龍井茶的嫩葉一樣的綠色制作而成,這最考驗大廚細膩的手法。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