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從詩詞中再“出發”

2016年10月21日13:40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

【文藝星青年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讓我們再次誦讀毛澤東在長征期間創作的經典詩詞作品,在平仄中尋找充滿熱情、執著、堅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重溫紅軍長征從困苦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

《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到1935年

其一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創作背景:

1934年湘江之戰,紅軍雖突破了國民黨軍隊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危急關頭,毛澤東提出中央紅軍放棄北上、向敵軍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轉移的建議,當時並沒有獲得採納。經過通道、黎平、猴場會議的激烈爭論,中共中央決定向黔北前進,建立川黔邊根據地。三首小令凸顯了湘江之戰后紅軍面臨的緊張局勢。

《憶秦娥·婁山關》

1935年2月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創作背景:

奪取婁山關、佔領遵義城后,中央政治局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紅軍在遵義戰役中殲敵2個師8個團,打擊了國民黨軍隊的氣焰,鼓舞了紅軍的斗志。遵義會議后,毛澤東作此詞,一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道出了他對中國革命道路的冷靜思索,表明黨和紅軍歷經艱難曲折、跨過生死攸關的轉折之后,由此踏上了新的征程。

《七律·長征》

1935年10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礡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創作背景: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行程二萬五千裡、縱橫十一個省,勝利到達陝北,而長征時期毛澤東創作的唯一一首律詩《七律·長征》也於此時定稿。毛澤東以高度凝練的詩句和生動形象的比喻,把二萬五千裡的萬水千山串在一起,回顧了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歌頌了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是全詩的點睛之筆,道出了毛澤東在長征途中心境從焦急憂慮到勝利喜悅的轉換。

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引用了這首詩,使其成為與世界讀者見面最早的毛澤東詩詞作品。

《念奴嬌·昆侖》

1935年10月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創作背景:

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昆侖山脈有感而作。

(責編:湯詩瑤、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