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台灣新年春聯鬧“冉冉”(看台灣)

陳曉星
2017年01月08日08: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台灣新年春聯鬧“冉冉”(看台灣)

  蔡英文署名的“冉冉”春聯

  新年伊始,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按慣例發布由蔡英文及其副手陳建仁聯合署名的春聯,這是蔡英文作為領導人的春聯首秀,其措詞、語義包括書體都體現領導人的思想和個性,媒體和大眾廣泛關注,不知這位女性領導人給送春聯的舊俗帶來什麼新意。沒想到,春聯面世,真是驚世駭俗,大家大眼瞪小眼,連意思都看不明白。上聯為:自自冉冉﹔下聯為:歡喜新春。“自由”、“自然”都是正常人用的詞匯,這“自冉”幾個意思?

  對此,蔡英文辦公室解釋,這兩句出自有“台灣新文學之父”之稱的賴和的詩句,原詩為:“自自冉冉幸福身,歡歡喜喜過新春”。有心人在網絡上貼出賴和此詩的手跡,眼神正常的都看得出賴和寫的是“自自由由幸福身”。

  錯字春聯

  “冉冉”春聯“炸”開台灣的2017,在各界批評之下,蔡英文辦公室強調,“冉冉”出自賴和基金會正式出版品,由台灣藝術大學助教林佳穎書寫,“冉冉”的意思是上升,也就是說每個人新的一年都會有所提升。

  對此解釋,首先不買賬的是台灣文化界人士,東華大學教授須文蔚網絡發文指出,這一看就是個“三連錯”的事件:書籍出版時打錯字、編選春聯時沒查証、書法家寫了還印出。經提醒后,蔡英文的發言人黃重諺又不找文學專家查証,“硬拗”無誤。春聯應該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冉冉”一語卻揭示文字和文學知識的匱乏。賴和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痛感台灣人是“鞭策牛馬身”、“空隨牛馬受鞍鞭”,一生最大願望是“自自由由幸福身”(《 乙卯元旦書懷》),成為“自在無憂幸福身,端居樂業太平民”,如果對賴和的詩稍有了解,就知道賴和期盼的是“自由”,這是台灣文學先賢在黑暗中抱持的希望。

  辱沒先賢

  賴和1894年出生於台灣彰化,1916年在彰化開設賴和醫院,1917年赴福建廈門博愛醫院工作。在廈門,賴和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認識到文學對啟迪民眾的重要性,開始了文學創作,並在回到台灣后發動了台灣的白話文運動,創作了小說、散文、詩歌和評論。他以寫實的筆法,記錄了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社會道德的敗壞、人民的屈辱、弱者的抗爭。賴和因此兩次入獄,身心受到摧殘,50歲早逝。

  對於蔡英文辦公室將錯字春聯推給賴和,台灣作家張大春表示,地位再高,也不該縱容手下無知小人文過飾非,掩耳盜鈴,這是屈辱先賢的事,那些長期以來口口聲聲愛台灣的人,將來有何面目見賴和先生呢?

  張大春將“冉冉”事件總結為“四不一沒有”:不識字、不解意、不通文、不學事、沒有教養。痛批“爸媽沒教你識字嗎”?他說:人家自自由由,你自自冉冉,還發明了荒腔走板的說頭,你們真是太自由了!上次民進黨執政時,教育部門主管杜正勝曾手書“音容苑在”的挽聯,張大春作打油詩:“昔年笑看音容苑,今歲驚羞自冉身”。

  錯中大錯

  印了25萬份的春聯,錯了就是錯了,不認錯便錯上加錯。對於“冉冉”的辯護,除了可笑之外,還令人驚覺錯中大錯。

  有人表示,“冉冉”還是“由由”是“研究者的不同看法”,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賴和寫的是“冉冉”還是“由由”有不一樣的說法,大家都應該尊重。值得肯定的是蔡英文用“台灣文學”表達新春祝福,言下之意,“台灣文學”非“中國文學”,政治正確。據此邏輯,春聯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蔡英文用此形式賀年,豈非“頃中”?

  台灣有一股勢力一直試圖將閩南話和台灣文學與中國大陸割裂開來,甚至可笑到要放棄漢語,用“台語文”、即以漢字和羅馬字拼湊表達閩南方言。在這種偏激的思維下,有人為“冉冉”辯護稱,“冉冉”是“由由”的“台語”發音、客家話發音,批評“冉冉”就是“威權統治下文化霸權主義的后遺症,北京話霸權主義已經深植台灣許多人心中!”

  此語透露錯字后的大錯,那就是“去中國化”的企圖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字錯了沒關系,史誤了也沒關系,隻要去除“北京話”。就算除了“北京話”,漢語、春節、清明、禮義廉恥、張王李趙呢?又將上演什麼荒唐戲碼?秀出怎樣的下線?

  在民進黨當局還沒有廢掉漢語之前,有台灣媒體語帶諷刺地說:2017年的第一天,不免新年新希望。希望來年蔡英文正式對外的中英文都能正確無誤,畢竟這代表的是2300萬人的語言水平!

(責編:趙英梓、林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