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讓互聯網成為“投遞”藝術的高速列車

2017年01月09日07:3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互聯網成為“投遞”藝術的高速列車

在“線”欣賞能替代在“場”體驗嗎?面對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美育工作者心存困惑。

現場觀看表演,實地參觀博物館,這是傳統藝術欣賞模式。有人哀嘆,書法可能是距離互聯網最遠的藝術。因為現場欣賞藝術品是全息式的深度體驗,而在線觀看是感官的有限介入,審美效果會大打折扣。可是受財力和時間所限,你無法周游列國,遍覽各大美術館和博物館,又或者你錯過了某個精彩展覽的檔期。這時,互聯網確實能幫助你實現足不出戶、反復觀看的可能。互聯網為公眾美育帶來的自由、快捷,正為藝術行業帶來新氣象。

現在國內大多數美術館都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有參觀指南、研究集萃和展覽賞析等板塊,並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運營。觀眾掃描現場的二維碼,便有生動的解說。2016年7月,杭州的潘天壽紀念館還嘗試通過新媒體VR技術,推出了“潘天壽繪畫作品解析展”。館長陳永怡說,互聯網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已如同水和空氣,藝術沒有理由遠離。她認為,書畫藝術具有美育的功能,要盡量讓更多人看到優秀的藝術作品,互聯網無疑是最具前景之選。

幾年前,谷歌公司一群愛好藝術的網絡工程師突發奇想,推出了全球性的“谷歌藝術計劃”,跟全球幾十家知名藝術機構緊密合作,進行互聯網的藝術展示和傳播,這些藝術機構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國家美術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法國凡爾賽宮等,該項目通過高超的藝術品展示技術和便利的登錄方式,令世人不用實地到達就能進入這些藝術博物館、美術館瀏覽作品。參與這項計劃的工程師納爾遜·曼陀斯說,網絡發揮了一個重要作用——讓藝術更為普及。

陽春白雪的藝術容易曲高和寡,讓藝術走向大眾,互聯網無疑是當代科技搭建的一座橋梁。正因為如此,近年很多國家及地方都掀起了藝術互聯網化的潮流。德國Taschen是一家藝術書籍出版社,最初出版漫畫圖書,隨后拓展方向,高速擁抱互聯網,融合新媒體技術,制作創意新穎、設計精美且價錢合理的藝術書籍,成為推動小眾藝術進入大眾市場的生力軍。出版社負責人提出一個理念:讓互聯網成為“投遞”藝術的高速列車。

時至當下,藝術發展與互聯網的融合日益受到專業領域乃至社會各界的重視。互聯網時代,當“美”遇到“網”,就形成相輔相成、互融互進的蓬勃生態,書畫藝術不再局限於美術館、博物館等有形的空間裡,互聯網也讓藝術品不再懸於高堂拒人三尺。書畫藝術品的欣賞、學習,甚至交易,都因為互聯網變得迅捷而便利,不過其間也出現新的矛盾和風險,比如借助互聯網虛夸藝術品、吹大藝術市場泡沫,又比如一些創作者放棄基本藝術理念玩弄玄虛等。

美育如何在網絡時代不失語,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又防止過度娛樂,實現寓教於樂,如何發揮虛擬藝術體驗的自由,實現虛實相生,這都是藝術從業者要面對的問題。對此,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說,藝術與互聯網可以互利,也可能相害,就美術機構而言,始終要以美為本,堅持內容為王,推出高品質的創作和作品,從而借助互聯網放大藝術之美。

(記者 張玉梅)

(責編:賀迎春、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