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不自賞》被指主演大量“假演” 遭網友罵聲

改編自網絡作家風弄同名小說,在湖南衛視開播僅一周的古裝劇《孤芳不自賞》,遭遇口碑滑鐵盧:豆瓣評分從一開始的8.2分驟跌至4.1分,超過六成觀眾給出1分差評。大家憤怒的口水,指向劇中鐘漢良和楊穎(Angelababy)兩位主演大量隻拍近景和特寫的“假演”,而制作方粗糙的后期“摳像”合成技術,不僅無法讓觀眾入戲,更感覺被欺騙。
如此不走心的制作,招罵一點都不奇怪,同時也讓人們對國產劇的粗制濫造有了更深體悟。上周末,該劇制片方對為何摳像、主演檔期等問題進行說明,但避重就輕、隔靴搔痒式的回答並沒有平息爭議,該劇依然惡評如潮。
男女主角同框,很難嗎?
上周一《孤芳不自賞》開播時,制片方曾打出“良心好劇”的宣傳語。因為該劇男主角鐘漢良和女主角楊穎的高人氣,不少觀眾都抱有很高期待,而該劇一開始能在豆瓣上收獲8.2分的高分,也得益於粉絲的力挺。
不過,質疑聲很快出現。有眼尖的觀眾指出,鐘漢良和楊穎隻拍近景和特寫,兩人同框出現的鏡頭少之又少。有人統計,以第四、五、六集為例,男女主角共同出現在畫面裡的鏡頭,一共隻有8個左右,時長大約在10分鐘,而在剩下的本應該同框的畫面裡,大量出現“摳像”情況,比如男主角的面部輪廓有黑色痕跡,女主角的長發邊緣有棱角……
所謂“摳像”,也稱綠幕拍攝,是影視拍攝的一項后期技術。曾制作過多部電視劇的制片人何靜介紹:“現在的電視劇拍攝,會在劇本基礎上將必須使用綠幕拍攝、經特效合成的部分分解,使用‘摳像’技術以期最大化呈現視覺效果。”不過,她也指出,這類技術使用的比例一般控制在5%至10%,在正常拍攝無法實現或是不能呈現最佳效果的情況下才會使用。
對《孤芳不自賞》大量使用摳像的問題,該劇總制片人趙建瓴的回答有些閃爍其詞:“確實很多地方都用了摳像,一個是為了還原一些大的戰爭場面效果,比如冰河、水淹河道、大雪等場景,我們實拍是達不到的,必須用摳像去解決。”針對觀眾對該劇摳像“看起來很假”的質疑,她回應說這與制作時間有關:“用一年去制作,看著就會很舒服,用的時間短可能就粗糙。”
兩位主演敬業,真的嗎?
事實上,早在去年夏天該劇拍攝時,就有人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爆料,主演鐘漢良和楊穎因為各自檔期繁忙而“軋戲”,大量使用替身,同組拍攝的時間隻有十幾天。為了替偶像洗白,當時楊穎和鐘漢良的粉絲還曾晒出兩人的行程單,証明二人在三個月的拍攝裡,大部分時間都在劇組。
對於兩位主演拍攝期間“軋戲”的說法,趙建瓴予以否認,她表示,楊穎全程在組,之前她去參加綜藝節目“跑男”或者其他活動時都會請假,“這些請假都很正規,都是通過副導演,然后由執行制片人和我這邊來審批,他們才會離組。”她也強調,相比楊穎的700場戲,鐘漢良的場次相對較少,但也在劇組呆了兩三個月。
至於外界猜測的兩位主演共計拿走1.2億元片酬的說法,趙建瓴稱“絕不像傳說的這樣”。她說:“就是按市場定的片酬,當時兩名演員手裡面都有很多項目可選。首先是風弄老師這本小說不錯,其次是張永琛老師的改編讓他們覺得非常好,在權衡了很長時間之后,他們才接的這個項目,而且片酬應該是稍低於市場價。”
對於兩位主演的表現,趙建瓴用“敬業”來力挺:“我們很怕演員受傷,但鐘漢良從小有武俠夢,非要自己騎馬、吊威亞﹔拍攝后期,楊穎已經懷孕2個月,每天穿著厚厚的戲服,幾次中暑暈倒,也並沒有因身體原因耽誤拍攝。”這樣的說法,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顯得很可笑,制片人虎哥直言:“認真演戲,本是演員分內之事,現在卻要大加褒獎,真使整個行業蒙羞。”
濫用摳像替身,應該嗎?
在影視圈內,“摳像”技術被認為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如果沒有這項技術,像《霍比特人》《荒野獵人》《瘋狂的麥克斯4》等大片,就沒有辦法實現那些充滿想象力、魔幻感的場面。但媒體人曾俊認為,十分明顯,《孤芳不自賞》的題材和前面這些片子的情況完全不同,因為這種古裝戲基本上都是能用實景拍攝來完成的,用到綠幕的必要性並不大。影視行業觀察者林森森則直言,一直以來被詬病的國產劇后期制作粗糙,如今倒成了遮羞布,用以回避主演是否一起演戲這一更為嚴重的問題。
面對兩位主演“文戲、棚拍為什麼都要使用替身和摳像”的核心爭議,趙建瓴始終沒有給出正面回應,隻給出這樣的回答:“我們曾讓一位跟鐘漢良長得很像的替身離組,這正是誠意所在,因為假如說我們需要大量替身戲,必定會用一個長相很像的人。”
盡管制片方的態度曖昧,但劇評人李春暉直言不諱地指出,《孤芳不自賞》摳像事件之所以能掀起軒然大波,在於觀眾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不是資本天然想作惡,也並非明星好逸惡勞,是我們的一次又一次縱容、粉絲的一次又一次維護,讓國劇的底線被不斷突破。”
當前已有觀眾在網上發起“大家來找茬”游戲,給出的理由是“后面的劇集中會有更多摳像的情況出現,每一集新劇都會成為呈堂証供”。也有網友在豆瓣網上發起倡議書,號召大家一起向主管部門投訴該劇。不過,林森森悲觀地表示:“最后吃到上桌飯菜的,是已經買了單的廣告商、網絡平台、電視台,以及沒有決定權的觀眾,這個產業鏈環早就完成,開播之后不被砍,網絡平台不下架,恐怕這一事件對制作方來說無傷大雅。”
(徐顥哲 漫畫/王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