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實証中華文明,腳步不會停歇(新語)

楊雪梅
2017年01月11日07: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實証中華文明,腳步不會停歇(新語)

“我們也沒有預料到,這次評選出的六大考古發現居然有4項都是史前遺址,秦漢之后的隻有洛陽的曹魏大墓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所長王巍說,“不過,六大考古發現的評比從來都不講究什麼比例或者平衡,完全是從學術的重要性和發現的突破性意義上考慮。”

的確,2016年,中國考古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紅山、石家河、石峁等與中華文明探源緊密相關的幾個重要的考古學文化都有不俗表現,雖然不能說是石破天驚,但“老樹開新花”,更讓人喜出望外。

從國際上看,在一些重要的遺址,考古發掘從未停止過。持續不斷的發掘和研究使一些歷史悠久的遺址屢屢有新發現,中國也不例外。比如陝西石峁遺址,它的發現曾經被形容為橫空出世,經過持續發掘,這座“石頭上的王國”在2016年因為內外城牆以及牆體上的壁畫、銅器及鑄造銅器的石范等新的重要發現,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對於文明起源的認知。在石峁遺址發現的銅器和鑄銅石范為冶金術從北方傳入中原的觀點提供了關鍵証據,極大豐富了中國文明形成過程的細節。

近幾年的重大考古評選中,良渚、陶寺等與文明起源緊密相關的重要遺址常常榜上有名。“這充分說明了整個考古學界已經越來越意識到文明探源的重要性。”

這次發布六大發現的同時,還公布了7項入圍項目和1項國外考古新發現。

之所以單列一項國外考古新發現,是因為中國考古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中國已經和10多個國家建立了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考古項目。2017年,中國與埃及、印度的考古合作也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這次單獨匯報的社科院考古所的中亞考古隊,就是上次習近平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時接見過的考古隊。中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經之地。中烏兩國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使古老的絲綢之路增添了新篇章,也顯示了“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合作考古的廣闊空間。

2016年5月,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鄭州召開。這個有大半考古人參加的大會以史無前例的規模以及學術規格確定了中國考古的方向:科學化、公眾化和國際化。而在2016年10月召開的全國考古工作會上,國家文物局再次強調,要充分認識考古工作在實証中華5000多年文明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中國考古的課題性研究、主動性發掘、多學科合作都會有實質性的變化。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11日 12 版)

(責編:賀迎春、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