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戰平人工智能 “辨音神童”孫亦廷全憑天賦

《最強大腦》第一場“人機大戰”人類遺憾落敗,第二場由“腦力名人堂”中年齡最小的選手孫亦廷出戰,最終打成1:1。孫亦廷的辨音能力讓網友感嘆“天賦異稟,太神奇了”。 節目播出后,觀眾網友都好奇孫亦廷是否有對耳朵進行訓練,孫亦廷的父親則表示孩子參賽全憑天賦:“會就會,不會就不會,練出來的也沒有意思。”他介紹,孫亦廷的天賦不光體現在音准上,更體現在數學和邏輯上。第二季結束后,孫亦廷跟隨媽媽前往澳大利亞求學,語言受限的他依舊憑借著天賦在音樂、數學等幾個學科完成得很好。不過,孫父也透露“其實孫亦廷這次對戰人工智能壓力非常大”。
面對人工智能,神童曾感到畏懼
孫亦廷在第二季就被譽為神童,他能通過高空墜物聲音判斷墜落的高度,令高曉鬆、陶晶瑩連連贊嘆“神選中的孩子”。國際挑戰賽階段,他3:0力克德國選手,讓郎朗感嘆“眼睛都看直了”!回歸第四季《最強大腦》,孫亦廷在“人機大戰”中根據隻言片語的聲音信息就在合唱團中辨析出正確的聲線,逆天的能力再度征服億萬觀眾。
不過,跟第二季中蹦蹦跳跳不同,這一季的孫亦廷在台上略顯拘謹,回答主持人和嘉賓提問時也規規矩矩站在原地,手臂緊貼褲縫。提及這個巨大反差,孫父表示:“第二季時他還小,壓根就沒有挑戰和比賽的概念,心裡沒事又好動,隻剩瘋跑了。現在大了,有了勝負觀念,尤其是被小度給嚇著了。”孫父從事IT行業,所以孫亦廷從小就接觸電腦,深知人工智能的厲害。孫父也因此認為,孫亦廷這次的心理壓力巨大,“我以前把電腦夸過了,在小寶心中,他覺得人類是不可能戰勝機器的,所以這場比賽對他的壓力太大了。”
比賽全憑天賦 對數字更敏感
《最強大腦》舞台上,孫亦廷自信地表示:“我的耳朵更厲害了!”對此,孫父給出了解釋,他認為不是孫亦廷的耳力長進了,而是他對自己能力的認識更全面了,“現在隨便敲個桌子、跺個腳,不是那種樂音,他也能區分音高、音頻。其實他以前就有那個能力,只是沒意識到而已。”兩年以來,孫父並沒有通過訓練強化孫亦廷的耳力,在他看來,“這種比賽根本沒法練,就是用天分,會就會,不會就不會,練會的也沒啥意思。”
孫父認為孫亦廷的天賦其實更集中在對數字和邏輯的敏感上,“他數學很好,在澳洲上學的時候,課堂上即使有單詞不認識,老師提出的數學題也能答對。”孫爸爸直言,孫亦廷有能力很快學完高中數學,不過家人不想讓他沉迷於數學而忽視人際交往。談及兒子在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孫父感慨,“他特別願意同別人交往,只是太缺乏技巧,這個沒辦法,慢慢來。他跟人交流反應有時候就是慢,人交流也是有節奏的,他很多時候不合拍。”自從參加了第二季《最強大腦》,孫亦廷跟很多選手成為了朋友,私下還時常參加王昱珩、孫虹燁、賈立平等選手的聚會。尤其上周五,王昱珩親自到現場為他助陣,讓他特別開心。
求學海外,因過人天賦成為學校小明星
參加《最強大腦》兩年來,孫亦廷的“神簡歷”在網上被廣為討論,例如先聽懂音樂節奏才會開口說話,例如他認為周杰倫唱歌很好聽,因為“音色很好、音准也好,十個音可以准五個,大多數歌手也就兩三個准的”。也有不少人對孫父的育兒經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對此孫父坦言:“國外的教育理念比較寬鬆,比較適合小寶的情況。”他透露,孫亦廷因為天賦出眾,在國內學校裡發生過被同齡孩子排擠的情況,但在澳洲,由於孩子天賦極強,因此很受歡迎。
這一季,孫亦廷看起來壯實多了,這得益於他對體育的重視。孫亦廷在求學期間愛上了打籃球,還學會了游泳。此外,他還在繼續學習鋼琴和小提琴,現在已當上了學校樂團小提琴副首席。談到對孫亦廷的未來規劃,孫父表示並沒有期望把他培養成音樂家,“隻希望他健健康康長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