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糖畫兒:亦糖亦畫 可觀可食

本報記者 史自強攝影報道
2017年01月31日10: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亦糖亦畫 可觀可食

河北滄州肅寧縣西泊庄村,在這座百年糖人兒村裡,不僅有吹糖人兒大師,更有畫糖畫兒高手。吹糖人兒大師楊振其的弟弟、52歲的楊振平就是其中一位。

“糖畫兒”這一頗具民間特色的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據考,它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褚人獲《堅瓠補集》載,明俗每新祀神,“镕就糖霜”,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后來,民間藝人又將中國皮影、民間剪紙等造型手法融於一體,不用印鑄模具,而直接操小銅勺,舀糖液繪出圖案,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日的糖畫兒藝術。

楊振平說,與吹糖人兒相似,畫糖畫兒首先也得熬糖。“要注意,熬制的糖汁濃度要恰到好處。太稠的話冷凝過快,不利作畫,太稀則不易凝固成型。”

畫糖畫兒的步驟工序較為單一,主要就是“畫”。在糖畫兒攤上,常聽到孩子們喊:“我要龍”“我要蛇”“我要大老虎”……糖畫兒的妙處也正是在“要什麼,便畫什麼”。

而要做到這一步並不容易。由於糖畫兒藝人並沒有可參照的底稿,畫樣全在他腦中,畫之前必須胸有成竹,要眼疾手快,趁熱一氣呵成,沒有“回頭路”。

據楊振平回憶,他剛開始學習糖畫兒時,到處搜羅糖畫兒圖案,看到喜歡的便收入囊中。“當時從畫小兔子開始,一遍遍重復,直到畫了七八十隻,才找到一點感覺。然后就開始挑戰更復雜的圖案。”

畫糖畫兒每筆之間不能間斷,如同連筆畫,因而畫畫的“筆順”問題尤須注意。在實戰之前,需要反復練習筆順和構圖。

作畫時,首先要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抹一層薄油,避免粘連。然后用小銅勺從鍋中舀出糖汁,勺子和大理石面成60度斜角,以腕力帶動勺子運行,如行雲流水,揮洒自如,好不氣派!

民間有說法形容畫糖畫兒的訣竅:“以勺作筆,以糖當墨﹔凝神靜氣,運腕走勺﹔忽快忽慢,飛絲走線﹔忽高忽低,粗細有致﹔一放一收,圓轉流暢﹔一頓一抖,悄然成趣。”

隨著糖液縷縷洒下,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裡,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花鳥虫魚等形象便呈現在眾人面前。尤其是威風凜凜的游龍和絢麗多姿的彩鳳,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糖畫兒畫好后,需要根據重心的分布,巧妙地設置一些“粘連點”,然后趁熱放上竹簽,便大功告成。得到糖畫兒的小朋友可以用舌尖輕舔,然后向同伴炫耀了。

糖畫兒藝人著實辛苦,有時一坐就是一整天。“腰酸,脖子疼,手還會抽筋。但又如何呢,誰讓咱就是喜歡這個呢?”楊振平說。

■小貼士·糖畫兒

在民間,畫糖畫兒俗稱“倒糖人兒”、“倒糖餅兒”,是以往孩子們最喜愛的美食之一。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即一口糖鍋,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外加一塊大理石板,糖畫兒藝人就這麼一根擔子“走江湖”。

“糖畫兒”可細分為平面糖畫和立體糖畫。平面糖畫較為常見,以飛禽、走獸、戲曲人物、吉祥瓜果等為創作題材,表現為二維造型。立體糖畫則是將平面“零件”相拼接,制造出風格各異的三維造型。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31日 07 版)

(責編:孫競、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