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中國國寶“昭陵二駿”回家

昭陵六駿是位於中國陝西禮泉的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的六塊石刻駿馬,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藝,以及唐太宗與心愛戰馬的故事聞名中外,1300多年來一直被中華民族視為國寶級文物。然而,100多年前中國在列強的強取豪奪下喪失了無數文物,其中“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也流失海外,就是現藏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以下簡稱賓大)博物館的“昭陵二駿”。
據國內外眾多文物專家考証,“昭陵二駿”並非像賓大博物館聲稱是一項單純的買賣,而是當年中國的權貴奸商與外商內外勾結,將其肢解盜運、走私轉賣海外的。賓大博物館之所以出高價購入,是應該知道其作為中國唐代帝陵文物的重要價值,同時也應該知道中國歷朝歷代都嚴禁破壞皇家陵寢和盜掘走私皇家陵寢文物,更應該知道“昭陵二駿”的走私出口違反了1914年中華民國明文公布的《嚴禁私自售運古物令》。顯然,賓大博物館當年對“昭陵二駿”的購置收藏是違法的。
“完整性”概念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昭陵六駿”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作品,缺一不可。當年唐代由統一走向強盛,在繼承前代優秀藝術的基礎上,大量借鑒域外文化,產生了這種極具張力和感染力的雕塑作品,“昭陵六駿”正是那個時代精神的寫照。“昭陵六駿”隻有在其原本的環境中,才能最大限度體現出其歷史、文化以及藝術等方面的價值,才有助於人們對它們進行更好地理解、欣賞、研究,才能充分地理解它們背后的那些歷史事件、軍事組織、喪葬文化、藝術風格、民族關系、政治制度等歷史信息。而現今賓大博物館收藏“昭陵二駿”的行為破壞了昭陵六駿文物的整體完整性。
“原真性”概念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也具有重要的意義。1964年的《威尼斯憲章》就提出“將文化遺產真實地、完整地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是衡量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和文化意義內在統一程度的標杆。當時賓大博物館從中國不法古董商手中買下的“昭陵二駿”破壞程度已相當嚴重,外觀殘破分裂,很明顯是非科學性發掘,涉及到蓄意損壞。至今“拳毛騧”馬鞍斷裂部分的殘片仍然留在中國國內,賓大博物館展出的該部分是復制的,更証明了這一點。顯然,賓大博物館的“收藏昭陵二駿”的行為是破壞和割裂了“昭陵六駿”文物的原真性,使得兩地都不能真實、完整傳承這個偉大的文化遺產。
時至今日,賓大博物館仍然留存“昭陵二駿”,使“昭陵六駿”被拆散而不得團圓,參照美國法律“盜竊不轉移所有權”原則,也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示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公約》、國際《文化財產交易國際道德准則》、《國際博物館協會職業道德准則》、《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之返還國際公約》、美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倫理守則》和《考古材料與古代藝術品獲取指南》等,賓大博物館此舉也是不道德的。
為了使“昭陵二駿”早日回歸,海內外愛國人士曾經多方奔走呼號。我們繼往開來,特組成“流失海外中華文物研究會”,聯袂“昭陵六駿”的主人——陝西昭陵博物館,集合各方熱心人士之力,將全力促成“昭陵二駿”早日回歸故裡。我們的第一項行動是2015年6月16日聯名致函賓大,商討“昭陵二駿”歸屬事宜。我們的第二項行動是2016年11月26日在“昭陵六駿”的故鄉陝西禮泉召開“第一屆‘昭陵二駿’回歸問題學術報告會”。我們的第三項活動是將於2017年2月14-16日分別在美國紐約和費城召開“昭陵六駿學術研討會”,希望能夠向美國民眾和媒體介紹我們向賓大追索“昭陵二駿”的意願,並且希望同賓大有關人士討論“昭陵六駿”的古往今來和“昭陵二駿”的歸屬問題。
2017年1月11日昭陵博物館在其微信平台發表《眾望所歸——昭陵“二駿”返歸故裡》,海內外各媒體以《昭陵“二駿”,中國等你回家》為名紛紛報道,充分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昭陵二駿”回歸的關注與期盼,也提醒賓大博物館:到了該解決“昭陵二駿”歸屬問題的時候了。
賓大為美國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蘭克林所創辦,校訓是“法無德不立”。我們相信賓大會以道德和法律的准則,來公正處理“昭陵二駿”的歸屬問題。賓大一直致力於全球的文化遺產保護,例如前不久同伊拉克制定了摩蘇爾文化遺產保護指南。我們希望賓大在“昭陵二駿”的問題上,繼續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保護作出更大的貢獻。
呼喚中國國寶“昭陵二駿”回家,展現並還原其內在價值,是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同心聲。“昭陵二駿”顛沛流離海外100年了,該是它們回歸故裡,與其他昭陵四駿團圓的時候了。我們相信美國民眾和媒體會理解和支持“昭陵二駿”回歸故裡,期盼賓大博物館會做出理性的選擇。賓大博物館將“昭陵二駿”送還中國是最為合理的方案,將為中美文化交流歷史書寫濃墨重彩的篇章。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