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裴氏家族看家風家訓的當代社會價值”座談會在京舉行

“從裴氏家族看家風家訓的當代社會價值”座談會現場。 (人民網記者陳苑 攝)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陳苑)今天,以“齊家治國 傳承致遠”為主題的“從裴氏家族看家風家訓的當代社會價值”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裴氏后裔杰出代表、國防大學原校長、上將裴懷亮,光明日報社總編輯杜飛進,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關工委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長李衛紅,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航天英雄、少將景海鵬,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梁衡,中國倫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萬俊人,山西省紀委副書記、監委會副主任孟蕭,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英魁等出席並發言。
本次座談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風文化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挖掘以河東裴氏家族為代表的中華傳統家風文化的豐富內涵及其當代社會價值,真正把握裴氏家規家訓文化的實質和精華所在,真正挖掘出家風家訓文化背后蘊含的當代社會價值,讓古老的家風家訓能夠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全社會各界人士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認同和行動自覺。
“家風是中華民族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顧秀蓮指出,要把裴氏家風家訓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好、運用好、創新好。裴懷亮談到,家風既是“私事”,也是“公事”,家風連著民風、社風、政風,家事連著國事、政事、天下事。如何培育好的家風?裴懷亮提出,一靠自律,二靠他律。出生於山西運城的航天英雄景海鵬談到,父母的言傳身教,讓他從小學會勤勞、朴實、堅持、努力,明白“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的道理,“沒有好的家鄉文化,沒有好的家風,就沒有海鵬的今天。”
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航天英雄、少將景海鵬在座談會上發言。(人民網記者陳苑 攝)
據介紹,聞喜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發祥於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名門巨族之一。裴氏家族在歷史上先后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天下無二裴”,是對河東裴氏家族的不吝褒譽。兩千多年間,裴氏家族形成了“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的獨特家族文化,核心就是要求家族子弟崇德尚德,以孝友立身,以勤儉持家,以忠義為本,以才學自立,以仁愛待人,做到廉潔奉公、忠心效國,反映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念堅守和價值追求。裴氏家族的家規家訓是裴氏家族最閃亮的文化符號,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隨著歷史進程逐漸形成,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完善﹔二是囊括整個氏族,而不是單個的家庭﹔三是分“訓”和“戒”兩部分,一正一負,涇渭分明。《家訓》《家戒》浸潤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奧與滋養,蘊含著先人哲思的朴素與厚重,尚德、孝友、勤儉、才學、仁愛、廉潔、忠心效國,對今天良好社會文化的培育和以良好家風推動廉政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據悉,近年來,運城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要求以及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關於挖掘裴氏文化的要求,堅持以弘揚裴氏家族家風家訓為統領,在推動裴氏家規家訓和裴氏文化的群眾化、通俗化、趣味化上下工夫。一是深挖內涵,先后拍攝完成《<家訓>潤無聲,<家戒>醒后人》、《山西裴氏:正反並舉立家規》兩部專題片,在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長期進行播放,受到關注和好評﹔通過拍攝微電影、編寫書籍、印刷世譜、編排完成蒲劇等,從不同角度對裴氏文化進行了挖掘和弘揚。二是大力推介,制作完成專題片《千年風流話裴氏》,在裴晉公祠內開設“裴氏家規館”,在廉政警示教育展廳增設“裴氏家規”專區,對部分裴氏家訓、族范、家戒的條文和注釋進行展示。三是積極傳承,堅持以文化人,加強裴氏文化對干部群眾的教育,編印《裴氏家規》口袋書,發放給干部群眾進行學習﹔開展裴氏家風宣講活動,邀請裴氏文化研究者宣講裴氏人物廉潔故事,講述裴氏家族清廉家風﹔組織開展“學宰相家訓,用文化興家”活動,積極傳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開展裴氏家風家教進鄉鎮、進機關、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活動,編印裴氏家風文化鄉土教材,引導全社會養成良好文明風尚。
“從裴氏家族看家風家訓的當代社會價值”座談會現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