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王興東:深入生活就去接受生活的浸泡

王興東
2017年08月01日08: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入生活就去接受生活的浸泡(文藝觀察)

生活是公平的,有入就有出,深入才能高出。深入生活,沉於生活的醬缸是一門“苦”功夫,也是不可替代的“巧”功夫

蘿卜問咸菜,咸菜與己同類同型,卻為何有酸咸苦辣之別?咸菜指著醬缸,在那裡浸泡月余,蘿卜都會變成咸菜。深入生活就是把自己放到生活裡浸泡,感知百姓的歡樂憂傷,與百姓通心了,和群眾連心了,就能獲取表達群眾情感的色譜,獲取創造不同人物性格的証據以及用之不竭的創作激情。

採訪蔣筑英導師著名光學家王大珩(1990年)

有人問我,怎麼編劇《離開雷鋒的日子》?生活回答了一切。喬安山,一位跟雷鋒最親密的戰友卻在車禍中意外地結束了雷鋒的生命,這些年他是怎麼生活的?事故背后就是故事。我手持走向生活的指針,發現了喬安山,採訪他、熟悉他、理解他,解開雷鋒之死未被披露的真相。我向生活進一步追問,在遼陽市找到了雷鋒生前三位戰友龐春學、於泉陽、田生綿,詳細地了解雷鋒犧牲的過程。故事就像蘊藏情感的礦山,需要對感情進行開採。隻有了解了生活中的喬安山,體會到他心中的苦辣酸咸,才會有感觸、有感動,才會有創作的沖動——喬安山從真實的人物嬗變成我筆下心靈不斷掙扎的角色,劉佩奇飾演這個活著的真實人物獲得兩項最佳演員獎,為中國銀幕創造了“這一個”人物形象,得到了觀眾們的普遍認同。

生活是公平的,有入就有出,深入才能高出,從身入到心入,要把心泡入醬缸裡。沒有對真實人物的發現,就沒有文學形象的發明﹔沒有對人物的內心發掘,就不會有事故后的故事發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米是決定因素,米在哪裡?不在別人的剩飯中、不在他人的牙慧間,而是在大地上由自己收割的稻谷裡,這才是釀造中國精神的最美食糧。

我問《摔跤吧!爸爸》印方發行人帕薩特·謝提,劇本創作用了多長時間?他說,劇本是導演尼特什·提瓦瑞和三位編劇根據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創作的,創作了兩年多。最終影片的票房回報遠遠超出了總投資。藝術有其百悖不變的真理:傳真不傳偽,唯有真誠才能打動人心。這部印度電影同樣証明了這個道理,源於生活的故事和人物,是電影最真實可信、最有力的支點。特別是演員為了再現這個故事,用一年半的時間在摔跤場上接受嚴格的訓練,感知摔跤手的酸甜苦辣,拍攝時不用替身,進而在銀幕上將來自生活的真實感受傳遞給觀眾。父親和女兒們在實現夢想過程中所經歷的曲折和障礙,以濃烈的情感、強烈的動作和真實的細節,沖破語言和文化的藩籬,直擊銀幕前我們的內心,這就是藝術感染力。藝術感染力首先需是創作者自身在生活中切實感知到的,隻有打開自己去接受生活的浸泡,才能體味到人性的復雜與情感的酸甜苦辣。沒有生活的真情實感做支點,隻能是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在山東聊城採訪孔繁森哥哥孔繁華

與法官媽媽尚秀雲到未成年犯罪管教所探訪少年犯(2000年)

中外成功的文藝作品都在告訴我們,生活是本經,一念就靈。創作者能否深入生活,不僅僅是創作方法問題,更是信念問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心靈工程。我是跟隨前輩作家深入生活學習創作的,我堅持電影劇本是用腳寫出來的,不能身臨其境就難得意境。當我來到安徽省和縣新橋鎮供銷社那間至今還在的化肥倉庫,周圍的人誰也不會想到中國第一塊奧運會金牌得主許海峰曾在這裡賣過化肥,《許海峰的槍》就有力地再現了典型環境中的這個典型人物﹔我寫《蔣筑英》採訪60多人、筆記寫20萬字﹔我寫孔繁森、牛玉儒、國旗設計者曾聯鬆,寫法官媽媽尚秀雲,都盡可能地深入到人物曾經生活過的一線……即使寫革命歷史題材如《建國大業》《辛亥革命》《黃克功案件》,我也到生活中尋找歷史遺跡,盡可能地去感知彼時的時代環境,找到創作的獨特感覺。

在第一汽車廠深入生活(1986年)

深入生活,沉於生活的醬缸是一門“苦”功夫,更是不可替代的“巧”功夫。要想出原創精品,就必須在生活中發現人物、接觸人物、鑽研人物,進而創造人物,信念是藝術的生命,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對我而言,這已是信條。回首40年的編劇生涯,耳畔響起習近平總書記在作協九大、文聯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走入生活,貼近人民,是藝術創作的基本態度﹔以高於生活的標准來提煉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本能力。文藝工作者既要有這樣的態度,也要有這樣的能力。”我抱定這樣的態度去提高這樣的能力,同時也希望將這深入生活的接力棒遞到年輕人的手中。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

(責編:湯詩瑤、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