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科技:我國綠色影視產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7月30日,首屆上海國際綠色電影周“綠色影視金融合作論壇”成功舉辦,北京小土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王良蘭在論壇上分享了綠色影視產業數據分析報告,她認為,未來綠色電影將成為重點市場,具有較大發展空間。來自中國、澳洲、芬蘭、法國等國家影視公司機構負責人、制片人、影視領域專家學者就綠色影視產業未來發展前景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小土科技總裁王良蘭
上海國際綠色電影周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於2017年正式批復的,由中國電影資料館聯合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共同主辦。此次論壇是電影周“綠色DNA系列論壇”的一部分。王良蘭從大數據角度出發介紹了包括電影、綜藝節目、電視劇等在內的影視行業整體環境和發展現狀,以及我國綠色影視產業的發展、生存狀況, 讓與會中外代表對我國綠色影視市場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並為投資決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我國綠色影視作品以小眾影片居多,局限於科教用途的范圍,更大程度上體現的是一種社會意義,而不是商業價值。相比歐美國家綠色影視的領先地位和盈利模式,中國的綠色影視想要實現良性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王良蘭通過一系列數據,向與會者展示了近幾年我國綠色影視的發展現狀、票房和收視表現、口碑分析、投資價值分析等。在電影領域,2016年以來,“綠色”主題影片備案數量佔比增幅較大,類型結構逐步向故事片集中,2017年上半年備案的“綠色”題材影片中,故事片佔比已經達到56.84%。
電影領域綠色影片在上映數量上並不佔優勢,但票房表現並不遜色,自2014年以來平均票房一直高於市場平均水平。2017年前7個月,綠色影片以7.59%的數量佔比,取得了10.62%的票房,高於市場平均水平0.46億。由此可見,綠色影視作品在我國有一定受眾基礎。
綠色影片與全量影片票房表現對比
雖然與歐美國家的綠色影視有一定差距,但自2014年以來上映的綠色電影票房排行中,《美人魚》《西游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熊出沒·奇幻空間》等國產電影榜上有名,《美人魚》更是以近34億票房排行榜首。“綠色”題材影片以部數和平均票房均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表現,在重點題材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具有很大的投資價值和發展空間。
電影題材市場分析
在我國,紀錄片一直是綠色電影的重頭戲,縱觀3年來紀錄片的票房表現,中國團隊制作或參與制作的紀錄片《岡仁波齊》《我們誕生在中國》《重返狼群》《喜馬拉雅天梯》排名前四,並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對受眾口碑分析中發現,觀眾對綠色紀錄電影的討論主要圍繞故事主題,思想啟發,導演和配音演員等方面展開﹔少數觀眾對於某些影片的擺拍、說教性解說表示排斥。
綠色紀錄片口碑分析
在綜藝節目和電視劇領域,以“綠色”為主題的節目數量和收視率也逐漸增長。綜藝節目中旅行生活、自然探索和影像記錄三種展現異域文化風情、綠色生態、珍奇動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觀的類型最受觀眾喜愛。
綜藝欄目最佳收視類型
近年來,隨著國家環境保護、生態建設領域政策的不斷健全和國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綠色影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對影視投資、版權交易和影視發行機構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利用當前的利好政策環境與機遇,促進綠色影視突破紀錄片與教育片的范疇,在實現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基礎上,能夠實現商業價值的獲取和良性發展,是值得思索的一個問題。
王良蘭表示,綠色影視是一項造福於子孫后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小土科技作為一家擁有十年影視數據積累的公司,願為綠色影視發展提供專業的數據分析、價值挖掘、風險管控等服務,為行業決策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和具有針對性的大數據解決方案,同時為推動整個影視產業的發展做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