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剖析熱詞:《詩經》裡的"懟"什麼意思
每年網絡上都會出現新的流行熱門詞語,“懟”字作為一個新的熱門詞,其使用率在近一段時間不斷飆升。網上甚至出現了懟人表情包。在最新一期《咬文嚼字》 中,語言文字領域的專家就該字的突然升溫,作了一番追根溯源的解釋。
據了解,這個“懟”字的突然走紅,是因為湖南衛視一檔綜藝節目 《真正男子漢》。節目中,嘉賓打報告被軍訓營班長拒絕了,這位嘉賓笑稱自己被“懟”了。班長解釋道:“‘懟’是對心靈的一個考驗,小懟小進步,大懟大進步,不懟不進步。”在隨后的一段時間裡,“懟”字迅速走紅,還掀起了一陣“懟”字造句的熱潮。比如“老夫縱橫江湖十幾年,還沒遇到過懟手”“懟你愛愛愛不完”等等,把“懟”推上了話題榜前列。
“懟”的風行程度,讓人不禁發問:“懟”的實際含義究竟是什麼呢?
據悉,“懟”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大雅·蕩》 中的“而秉義類,強御多懟”。這裡的“懟”是形容詞,“凶狠”的意思,而此后“懟”的更常見用法則是動詞,表示“怨恨”的意思。漢代以后,“懟”不再以單音節詞的形式出現,取而代之的是與“怨”“怒”等構成復音詞,如“怨懟”“怒懟”等。這種用法一直延續到現代漢語的使用中。
誰曾想,“懟”在網絡語言中復活了。據介紹,現在流行起來的“懟”和古代表示“怨恨”的“懟”有一定的關系,同樣具有“惡待對方”的色彩,但語義要輕得多,用法也要靈活得多,恐怕主要還是受到了方言的影響。
有專家表示,與普通話中讀去聲不同,“懟”在河南舞陽方言中讀上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動詞,類似於東北方言中的“整”或者普通話裡的“搞”或者“干”。它經常與不同的詞匯互相搭配,衍生出不同的意思,如“互懟”(收拾)、“來懟個雞腿吧”(吃)、“懟得不賴”(干)、“開懟”(開始) 等等。當下網絡上頻繁使用的“懟”其實是由“收拾”這個含義發展而來的,這裡的“收拾”不是指整理東西,而是指批評、責罵的含義。“你為什麼總懟我?”是時下人們進行網絡交際時經常會提到的一句話,“懟”表達的就是一方對另一方故意找茬的行為。
據悉,人們在“互懟”的過程中,往往能形成一種口頭上的快感,正如“懟”的字形所傳達出的那樣,漸漸地,“懟”的使用不再局限於兩人間的口舌之爭,隻要是帶有反抗、反對情緒的行為都可以用“懟”來描述。在此基礎上,“懟”進一步引申出“比拼”“比賽”等含義,表現出雙方競爭的激烈,相互間存在逆反心理和態度,大有一較高低之意。
所以,縱觀“懟”這個字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單音節詞到與近義詞組成復合詞,又重新回歸到單音節詞,表達方式從書面語的形容詞成為網絡語言中的動詞,“懟”在當下語境中意義進一步擴大,干淨利落地表達出兩者之間的反對關系。但有關專家進而表示,還是希望我們的生活中能少一點“懟”,多一點“慰”。(陳熙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