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卷唐詩,萬種生活【2】

2018年03月27日08:13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唐詩是漢語力與美的巔峰

根據日本學者平岡武夫的統計,《全唐詩》共收詩49403首。而在這之外,還有更多未被收集到的唐詩。

唐代好詩層出不窮,好詩人也輩出,在眾多天才之中,最耀眼的還是三個人——說走就走的李白、淚流滿面的杜甫、悲天憫人的白居易,他們都是后世詩人的原型和表率

李、杜、白就好比唐代詩人中的三劍客,是詩人中的詩人,就是他們對漢語言文字如神的運用,打下了漢語寫作的大好江山。也正是因為有這個級別的詩人作為高標,唐詩才攀上了漢語力與美的巔峰。

李白的詩句至今讀來仍讓人激動不已:“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杜甫之后再沒有人表達國仇家恨能超過他:“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傳說中白居易倜儻的個人生活,並不影響“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帶來的感動。

唐詩在當代的審美存在

在唐代,詩就是人們的生活日常。而在當代,唐詩成了對歷史的導覽、對美的導覽。唐詩是向導,當代人被它帶到長安、廣陵、白帝城,帶上黃山、廬山、終南山,帶入春曉、斜陽、塞下,帶去夜泊、懷古、長相思。

作為唐詩的忠粉和研究者,南開大學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從加拿大歸來時,聽到導游在一個個地點一首首地背誦唐詩,內心的家國情被喚醒,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葉嘉瑩說:“詩歌的最大作用,是要讓你有一顆不死的不僵化的心靈。”

1300多年前的唐詩,至今仍是漢語的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勸君更盡一杯酒”“月落烏啼霜滿天”“何當共剪西窗燭”等句子中國人幾乎是張口就來。唐詩被以各種方式直接用、化用或者挪用,出現在日常的聊天裡,出現在廣告裡,也出現在孩子的名字裡。

有人問:為何從小就要讓孩子讀唐詩?因為當你看到美景時,隻會說“臥槽”,而他會淌出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詩本身就是尋寶圖,將人們引向那個最輝煌的時代、那些最豐盛的物質、那種最自信的文化心態﹔引向超然物外又有家國情懷,同時尋求生命真諦的生活方式,優化著當代人的審美情感和生活格調。

 

摘自《唐詩裡有五萬種活法》(原文作者:孫琳琳)

漓江出版社《<新周刊>2017年度佳作·和生命裡的美好擊掌相笑》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 (wenyixinqingnian)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