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三月走邊關(二則)

雨夜邊城
採風團的大巴汽車經過一路綠色的洗禮,終於鑽進了叢山圍裹中的小城——憑祥。
憑祥自古以來就是關塞之要津,這裡有迤邐秀美的風光,有許多古戰場的遺跡,有新興邊貿城的繁榮,也牽扯著人們的向往。
夕陽抹著墨綠色的山峰,紅暈漸漸隱退,一座座似與山峰一比高的樓宇,在這個小小的盆地上扎根,她們比著個兒地在華燈點綴中矗立,倒也是小城夜晚的一道風景。
漫步在小城街巷,努力尋找八年前第一次來憑祥的記憶,我曾經走來走去的小巷隱藏在哪裡?那個曾給我留下溫暖的三層小樓的旅館又躲在何處?我和幾個同伴抱著紅木筆筒走出的那片小店變成了什麼樣子……如今,這似乎都是我欲知而不得而知的事情了,想想也隻好作罷。
聽說我們要深入邊關採訪,當地的朋友為我們接風。一家便民小店飄出一縷縷扑鼻的香氣。滿桌子的土菜,一群經過長途跋涉而來的食客,讓小店一下子熱鬧起來。
青菜裹肉的炸團、土雞蛋攤成蒲團似的黃餅、夾著糯米的紅棗、如從灶堂土灰中打了個滾出來的黑豆腐,還有飄著莫明其妙香氣的酸湯……總之,全部是我們舌尖上的渴望,再加上朋友對一道道菜肴的講解,更增添了幾分魅力與誘惑。
看我們吃興正濃,朋友賣關子地說:“一會上一道‘三相湯’,每人隻能喝三碗,一碗一相。”眾人不語,倒要看這“三相”究竟是何物。
土磁大盆被一身著壯族服飾的姑娘放在了桌子中央,十幾個白色小碗在盆四周圍成了花邊,掌勺姑娘為每碗盛滿,頓時,油炸黃豆、花生和鼓著白肚子的糯米花,在如同被草木灰調制成的湯汁中沖騰翻卷。我們看得入神,朋友也十分得意。他說:“這是我們廣西特有的油茶,這湯汁是一種叫火麻的植物果實粉碎制成的,它有清腸、解毒、化瘀的功效。”
在大家一陣“哦”聲后,他說:“今天我們每人喝三碗,這第一碗叫做‘相識’。”大家相互看看。可也是,剛剛組成的採風團,許多人還是第一次相識,倒也確切。
朋友說,“這第二碗嘛,叫做‘相知’。”我們繼續跟著他連吃帶喝地一飲而盡。
“這第三碗嘛,叫做‘相愛’。”大家為這“三相”之說齊聲稱道。朋友漸入佳境的引導,讓我們對火麻油茶有了新的認識。
朋友說:“油茶是我們壯族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飲品,也是壯族人表達真誠待友的一種方式。”大家都很認真地喝下三碗,頓時回腸蕩氣,不忍放下。琢磨著這“三相”之間的必然聯系,我心想,這隻不過是朋友介紹壯族油茶的一種方式罷了。人生無論交友,還是相親,的確離不開這“三相”的。一頓邊城美味,讓我留下了新的記憶。
走出小店,小城早已被華燈點亮。邊城夜市又是大家想光顧的地方。出門左拐,嚯!一串串望不到邊的紅燈籠,一個挨一個的小攤篷,一縷縷從電爐上冒著熱氣的各種小吃……把邊城夜市特有的景象盡情呈現。水果攤上,芒果如金色老鼠堆擠一處、蕃石榴披著斑駁的綠袍、菠蘿如縮著脖子的黃刺猬,榴蓮果則體大肥胖地鎮守攤子上方,顯然它的地位與“水果皇帝”的稱謂十分吻合。朋友說,這些水果大部分從越南生產,現在邊貿暢通,物流豐富,市場越來越繁榮,民眾擇業的機會也多了,生活越來越好。
走走看看,目不暇接。一陣陣香甜的味道把我們引到一個紅薯攤前。皮膚黑焦焦冒著甜油的蕃薯們等著人們的光顧,尺把長如同珍珠圍裹的玉米棒排列齊整,圓鼓鼓的花生堆成了小山……這場面很是誘人,可惜剛剛經過一番饕餮的我們,隻能把它們當成藝術品欣賞了。
突然,下起雨來,開始還涼涼潤潤,讓人愜意,很快則雨絲密集,一時間來不及躲避。賣紅薯玉米花生的大姐,操著濃濃方言的普通話說:“快進到棚裡避一避吧,山裡就是這樣一會兒晴,一會兒雨的。”
七八個人圍在火爐邊,隻聽頭頂嗒嗒嗒的響聲。看著一堆堆誘人的土產美食,有些不好意思。
“不買東西也沒關系的。”大姐說完忙她的事情去了。
豐富多彩的小攤,讓我們與這位邊城大姐相遇,邊城的春雨,讓我們感受到了相知可以實現於一瞬﹔火爐暖暖的微光,讓我們記住了這位普通的邊城大姐,記住了那一串串伸向雨幕深處的紅燈籠……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