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不懼“安比”!看古人怎用筆鋒抵御狂風暴雨

2018年07月24日10:56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

今年第10號台風“安比”(熱帶風暴級)的中心已於今天(24日)凌晨3點50分前后移入河北境內。受此影響,北京中東部、河北中東部、天津等地將有大到暴雨。

現如今我們有天氣預報,可以預知即將到來的惡劣氣候,並提前做好准備,那麼在古代,人們是怎麼稱呼台風的?又是怎麼預知台風的?暴風雨來臨時,又是怎麼用筆鋒抵御的呢?今天,文藝星青年帶你一探究竟,揭秘上述問題。

一、古代“台風”說法

古時候不叫台風,在志書上如果看到“颶風”那便是台風了,到清代也有“飚風”之稱,1956年之后才有了“台風”的稱呼。

中國古代的史料和地方志中有許多關於台風的詳細記載和描述,有虛有實。

《呂氏春秋·有始覽》中就有關於“八風”的形象描繪:“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熏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淒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說明兩千多年前對風的觀測已相當細致。熏風是溫暖之意,巨風則與颶風相通。

南朝劉宋時期沈懷遠在《南越志》中解釋台風:“熙安多颶風,颶者,四方之風也﹔一曰懼風,言怖懼也,常以六七月興。”到了九世紀(《嶺南異物志》)人們知道了台風到來前會出現一種特別的風,稱“煉風”,唐鄭熊撰《番禺雜記》對“煉風”描述更為具體:“颶風將發,有微風細雨,先緩后急,謂之煉風。”

海上歷險的傳說在東南沿海並不少見,毫無疑問媽祖林默成為了宋代以后的海神信仰中與台風關系最為緊密的一位。

(責編:吳亞雄、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