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最“炫”中國風,跟著古詩詞裡的遠方去旅行【3】

2018年08月21日16:32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武侯祠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鑒賞】《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

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洒洒脫脫﹔后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郁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三峽

《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鑒賞】《上三峽》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晚年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時的作品。全詩雖僅八句四十字,卻充分表現了詩人上長江三峽時行路的艱難以及內心的痛苦。此詩表現手法多樣,語言自然真率,雖流露出憂郁傷感的情緒,但氣象雄偉,意境開闊,顯示出詩人豪邁的氣概。

滕王閣

《滕王閣序》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帘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鑒賞】《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於上元二年(675年)所創作的。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后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嵩山

《歸嵩山作》

唐·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鑒賞】《歸嵩山作》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通過描寫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見的景色,抒發了作者恬靜淡泊的閑適心情。首聯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頷聯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頸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於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尾聯寫山之高,點明作者的歸隱地點和歸隱宗旨。

全詩質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間兩聯,移情於物,寄情於景,意象疏朗,感情濃郁,詩人隨意寫來,不見斧鑿之跡,卻得精巧蘊藉之妙。

友好提示:

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 (wenyixingqingnian)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蔣波、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