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中國油畫第一村”首迎國際大展 東方風來藝術花開

黨文婷 嚴聖禾
2018年12月09日09:5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東方風來藝術花開

  晌午(油畫) 朱昭明(中國)

  農家樂土(油畫) 朱暉(中國)

  海絲路奏曲(油畫) 黃學全(中國)

  巴爾虎的豐收年(油畫) 張可揚(中國)

  長夢眠(油畫) 陳文寧(越南)

  幸福牧場(油畫) 安德烈·根納季涅維奇(俄羅斯)

  苗家繡女(油畫) 馮華(中國)

  溫暖的陽光下(油畫·局部) 崔文亮(中國)

  深圳·晨港(油畫) 陳騰(中國)

  【藝境觀象】

  繪畫,是一門無聲卻能實現精神層面交流的世界語言。深圳龍崗大芬油畫村,便是這樣一個用繪畫藝術進行全球對話,讓世界了解自己,從而影響世界的地方。

  近日,全國首個以油畫為主題的國際雙年展“2018·首屆深圳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以下簡稱大芬雙年展)舉辦,來自世界五大洲、53個國家和地區的作者創作的264件作品齊聚一堂。作為今年深圳的一大文化盛事,該展覽也是大芬村這一“現象級”文化名片站在改革開放40年歷史節點上的新的裡程碑。這個“中國油畫第一村”,正通過不斷培育、釋放強大的原創能力,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耀眼的光芒。

  筆底深情回應時代精神

  開放與融合,是本屆雙年展的主題。大芬誕生和成長的30年歷程是時代的生動縮影,自始至終帶著改革開放的深深印記。

  本屆大芬雙年展上,14位大芬藝術家或氣勢恢宏,或細膩優美的入選畫作,是如今大芬原創能力和藝術高度的最佳注腳。畫家們用畫筆直抒對自身所處時代的深情回應,讓文化自信在光影與色彩中得見真章。

  參展作品中,有對當今開放融合發展的生動刻畫——黃學全的《海絲路奏曲》以沉穩大氣的紅色為基調,用不同深淺的色塊和線條相互交錯,抽象的筆墨生動地勾勒出集裝箱碼頭的繁忙與勃勃生機,象征著絲路的交織延伸與整個世界的互相聯系﹔有對改革開放成就的具象詮釋——何良豐的《脊》選取我國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橋梁建設為內容,用藝術的語言表現了大橋合龍、貫穿華夏、接軌世界的偉大發展成就﹔亦有反映時代發展的精彩圖景——尚波的《大山的新生活》生動有趣地反映出農民質朴的特點,通過表現四位大山農民組成的樂隊,謳歌了鄉村振興中的新生活、新面貌。大芬本土畫家畫作受到認可的背后,是藝術生命力自下而上繁榮興盛的時代背景。而畫家們一個個令人動容的追夢故事,是新時代藝術工作者的鮮明特寫。

  30年前,開放讓油畫與大芬結緣,香港畫商黃江將商品畫產業帶到這裡,由此開始了中國乃至世界油畫史上獨特的風景。

  “開放、包容成就了大芬,也成就了我們。”為了找個“能畫畫的地方”,畫家謝非辭去了藝術學院教師的工作,從長春一路南下來到大芬,一扎根就是20年。“現在大芬已經形成一種‘畫室文化’,畫家們在畫室小小的一方天地中,既能生存、養家,也實現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因此有了更長久的創作生命力。”謝非說。

  2002年,黃平善從廣西來到大芬,成為一名畫工。其后的6年間,他在日復一日的臨摹畫工作中潛心學習,苦練技藝。因為心中最想做的就是畫畫,2008年他毅然推掉了所有的臨摹訂單,破釜沉舟地走上了創作道路。深厚的技法積澱,讓黃平善能夠自由地用繪畫語言進行表達,而畫家間的相互交流和大芬的創作氛圍、改革開放的市場環境、政府的政策幫助,讓畫家們實現了夢想。黃平善說:“我很感謝這個好的時代。”

  光影流轉描摹自信風採

  融合,讓大芬在博採眾長與積澱中爆發出更具生命力的能量。

  從天南海北來到大芬的畫家還有許許多多。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讓不同的文化元素、創作觀念和藝術形式在這裡匯聚、碰撞,加上更加頻繁的對外交流,大芬油畫作品的藝術水平在互動與融合中進一步提升,我國傳統文化的灌注,也讓油畫這一西方畫種擁有了東方神韻。

  “在我眼裡,大芬村是一個充滿活力,四處洋溢著對油畫的熱情的村落。在這裡,對於什麼是美,每個人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可每個人的骨子裡又流淌著傳統的血液。”法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雷米·艾融說,“感謝中國帶給我們的啟示,我們也將重新尋回我們自己的傳統,那段自20世紀以來,西方繪畫界不斷否定的傳統。”

  在展廳當中,一組具有中國氣質的畫作綻放著別具一格的魅力:有寫意的筆觸——謝非的《和諧·自然》,以點線面高度概括的形式、強烈的色彩對比及夸張的構圖來謳歌大自然的和諧共存﹔有印象的描摹——石涌的《最后的歸宿》裡,破舊的廠房、殘垣斷壁的磚牆、報廢的汽車和散落的零件預示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而作者石涌用輕鬆寫意的筆法和薄厚對比的肌理,讓畫面傳達出重生與希望的意境﹔亦有寫實的光影——黃平善的《苗家六月》裡,柔和的傍晚暮色之中,一位美麗淳朴的苗家少女正在家中磨制豆腐,與古朴的木樓、經歷歲月洗刷的器具融為一體,展現了獨具苗家韻味的原生態圖景。

  “從前,大芬以‘行畫’為人們熟知,也就是商品氣息很濃、藝術性不夠的畫作,大芬畫家常常被稱作是‘畫行畫的’。”大芬畫家石涌說,然而近年來通過堅持原創,一大批職業畫家越來越受到海內外的認可,開始登上國家級的藝術殿堂。

  “繪畫所追求的價值要能夠反映我們的生存處境,同時富有平行交流的魅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包林認為,作品具有更鮮活的個性,是本屆大芬雙年展的新面貌。

  “大芬畫家們通過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融入創作之中,給世界帶來了新的藝術呈現。”大芬管理辦公室主任劉亞菁說,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的舉辦,也是大芬以原創影響力登上世界舞台的一次蛻變。大芬,正在文化自信道路上開辟新的天地。

  個性紛呈盡顯國際視野

  30年間,經歷過20世紀90年代商品畫產業高速發展、2004年亮相文博會逐步向海外訂單畫轉型,再到2012年創辦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培育並發揚原創藝術的力量,大芬的發展幾經起落,卻每次都能在自我蛻變中突破瓶頸再上層樓。

  在深圳市龍崗區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彭罡看來,這是因為在激烈的競爭當中,大芬油畫村總能敏銳把握市場的變化,及時尋找藝術發展新方向。“我們用了兩年時間精心籌備,讓雙年展在大芬村落地,希望通過這一高端展覽與交流的配套服務,提升大芬本土油畫家的國際視野和審美、藝術水平,讓大芬油畫的原創能力持續提升。”彭罡說。

  為了形成具有藝術性、學術性和專業性的展覽品牌,首屆大芬雙年展對標國際一流水准的策展規劃,在入選作品的風格上推崇創意、彰顯個性,集中展示了前沿的藝術理念和精湛的繪畫技藝。也正是由於大芬一貫開放、包容、多元的形象和理念,在征集過程中,組委會收到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德國、法國、土耳其、阿根廷、荷蘭、日本等65個國家和地區共2651名畫家的作品,與同類雙年展相比,在數量、質量、國際參與度和藝術廣度上盛況空前。

  “參展的藝術家來自世界各地,盡管我們的語言、文化背景不同,但相聚在這裡沒有絲毫的陌生感和違和感,藝術使我們緊密相連。”來自荷蘭的藝術家奈瑪·卡裡姆用她的入選作品《第一道光》描繪自然界壯麗的破曉之光,向人們傳遞面對命運坎坷時的堅強態度。“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之間的融合對於發展國際藝術至關重要。”以色列藝術家艾達娃·卡爾尼說,“我的創作專注於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對話,首屆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向世界不同的文化和藝術開放,讓差異和諧共處,讓文化意識進行創新對話。”

  “這將是世界進一步了解深圳、了解大芬,提升藝術和產業發展水平,展現文化自信、文化自立的中國精神和魅力的重要平台。”大芬雙年展組委會負責人說,在此之前,大芬村已經通過與法國巴比鬆、美國加州國際博覽中心合作,主動走出國門。

  從地方到全國再到國際,大芬正一步步努力升級,用充滿色彩與想象的人文力量,努力追求走向世界的藝術夢想,增強深圳乃至中國的對外文化輻射力。

  400年前,油畫從荷蘭發端﹔200年前,油畫從歐洲漂洋過海傳入中國﹔30年前,油畫來到大芬落地生根。如今,這門“世界語”正在深遠的文化傳統和厚植的文明土壤的孕育下不斷成長和興盛,釋放出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責編:鄒菁、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