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

見証人·第十九期︱李光羲:為人民抒懷 為時代而歌

黃維、宋子節
2018年12月14日10:00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不僅源自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源自我們的文化積澱和精神信仰,更源自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文藝作品,以及創作這些作品的德藝雙馨的文化大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懷揣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網推出融媒體文藝欄目《見証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呈上對改革開放40年文藝發展最具詩意的表達,通過有情感、有溫度、有底蘊的人物呈現,彰顯藝術作品的時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本期節目帶您走近著名歌唱家李光羲。“歌者的才華是將生活凝練成音樂。”改革開放初期,一首《祝酒歌》乘著春風而來,唱出了人們歡欣鼓舞的心情與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北京頌歌》、《周總理,您在哪裡》、《鼓浪嶼之波》……一首首動人的歌曲,撥動無數人的心弦。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記者專訪著名歌唱家李光羲,與他一同感懷歌唱事業的光榮歲月,展望新時代的音樂氣象。

 11月的京城,楓林盡染,玉露生寒。90歲著名歌唱家李光羲的家中卻暖意融融,隨處可見舞台演出照、文藝界友人合照、攜夫人旅行世界的留影,以及幾百個不同城市的冰箱貼,共同留住了時光的印記。在眾多獎杯中,一張金色的唱片格外醒目——1989年《祝酒歌》榮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

“好的歌曲能夠住進聽眾的思想與靈魂之中。”不同於舞台上流光溢彩的明星形象,舞台下的李光羲和善可親,說話間笑意不時隨眼神流露出來。改革開放初期,一首《祝酒歌》乘著春風而來,活潑的旋律、振奮的歌詞,唱出了人們歡欣鼓舞的心情與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此之前,他已因演唱《北京頌歌》、《周總理,您在哪裡》、《鼓浪嶼之波》等歌曲,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

“歌者的才華是將生活凝練成音樂。”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記者專訪著名歌唱家李光羲,與他一同感懷歌唱事業的光榮歲月,展望新時代的音樂氣象。

“祝酒歌是民族的歡樂,是廣大人民的歡樂”

記者:1979年央視春節晚會,您演唱了描繪未來美好憧憬的《祝酒歌》,傳遍了大江南北,受到全國人民的歡迎,當時為何會創作這樣的歌曲?

李光羲:改革開放后劇院恢復業務,在一次排演時女中音蘇鳳娟正在看一首歌,是施光南創作的《祝酒歌》。她詢問我的看法,我拿起歌譜哼到三分之二時就激動起來——這首歌太棒了!歡快活潑的旋律、振奮人心的歌詞,形象地描繪了改革開放初期人民歡欣鼓舞的心情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從那時起《祝酒歌》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后來在一次外賓接待演出中,我在人民大會堂唱響了這首《祝酒歌》,獲得了全場觀眾和外國國賓的熱烈掌聲。1979年中央台春節晚會上,我在全國觀眾面前又一次唱響《祝酒歌》,歌聲點燃了人們壓抑許久的心情,一時紅遍大江南北。可以說,《祝酒歌》是改革開放的一隻號角。

記者:《祝酒歌》錄成唱片后,短時間內售出100萬張。您憑借此曲獲得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祝酒歌》在當時為何能夠獲得如此熱烈的反響?

李光羲:如果一首歌能夠唱進人的心裡,住進人的靈魂裡,那麼它就是成功的。祝酒歌所描繪的不是個人的歡樂,而是民族的歡樂,是廣大人民的歡樂。改革開放后,人們需要一種振奮的精神,這首歌引起了億萬觀眾的共鳴,所以廣大人民群眾才會發自內心地喜歡它、傳唱它。這首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伴隨著國家的繁榮發展,整整傳唱了40年。每當唱起這首歌,都會讓大家感受到新生活的喜悅。應當說,《祝酒歌》是時代的烙印,是時代的感動。

圖為中央歌劇院50年前演出《貨郎與小姐》的劇照。男女主角分別是李光羲(右)和羅祈祖

記者:您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因主演中外歌劇名篇而獲得聲譽,《祝酒歌》又一次拉開了您新時期“歌曲黃金時代”的序幕。改革開放為您帶來了怎樣的機遇?

李光羲:藝術創作需要思想解放。改革開放后寬鬆的創作環境、充裕的物質生活,讓我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都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激勵著文藝工作者創作煥發出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我很榮幸演唱過許多蘊含豐富內涵的歌曲,以歌唱的方式記錄時代的進步,我感到自己的價值得到了體現。通過歌唱、表演,我能夠服務生活、服務社會,通過自身努力體現我的個人價值,這是我的自覺行動與藝術追求。

記者:從1978年到2018年,您見証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歌唱事業的發展,在您看來,改革開放為中國歌唱事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李光羲:改革開放后,我國音樂人創作了一系列有特色、真切動人的歌曲,這就是最醒目的成就。我們的創作者在題材和立意上能夠植根現實生活,在歌聲中,展現著新中國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彰顯出偉大時代的音樂創作應有的氣象。

藝術中仁愛為懷的人文精神重煥生機。改革開放后,歌唱事業更加深入人心。真切動人的歌曲讓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生活。歌曲中蘊含對人間真情的呼喚和表達。在關乎人心的歌聲中,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中國風格的味道,傳統文化始終是文藝創作的重要寶庫,既是民族的根,也是音樂創作的動力和源泉。

李光羲所獲部分獎項 中間為“金唱片獎”

“好的歌曲能夠住進聽眾的思想與靈魂中”

記者:除了演唱經典曲目,您還會演唱流行的、年輕人喜歡的歌曲,是怎樣的契機讓您接觸流行歌曲的?

李光羲:改革開放后,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傳入大陸,打開了音樂的新境界。通俗音樂的優美、輕鬆與抒情,迅速贏得人們的喜愛。80年代初,舞台呼喚好聽的通俗音樂,我不甘心落伍於時代潮流,所以開始學唱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的突出特征是鮮明的時代感,即使是愛情題材,同樣蘊含著真情。音樂本身是一種手段,通過我的演繹賦予它新的解釋和深刻的內涵。

記者:我們聽到一種說法:“李光羲是讓觀眾流淚的演員”。為什麼會有這種評價?

李光羲:好的歌曲能夠住進聽眾的思想與靈魂之中。我在演唱時,常看到現場有觀眾在哭。很多人聽歌之后跟我說:“光羲老師,您把我感動了,我都流淚了。”甚至有人說:“李光羲是讓觀眾流淚的演員”。因為不僅僅是音樂感動了他,內容更感動了他。不論是《周總理,您在哪裡》這種悲傷的歌,還是最近我演唱的《讓我歡喜讓我憂》,這些歌扎到人的心裡,歌中有歲月的味道,有情感的回憶。

打動人心的首先是真實反映生活的歌曲。聽眾在藝術中照見自我思想與生活,喚起內心的共鳴,這就是動人的關鍵。其次,藝術講究簡單的三個字:“美”、“明白”。“美”塑造的是藝術的本質﹔而“明白”則是要讓人知道美在何處。

記者:您擁有幾十年的演唱生涯,在您看來,一首歌曲怎樣才能有強烈的感染力?

李光羲:明星之所以被稱為“明星”,是因為他如同天空的星辰一樣,在人們的心中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幾分鐘之內,就因作品觸及人們的心靈的而感到激奮。

歌者自己對生活有准確而深刻的理解,憑借自身對生活的感悟詮釋歌曲,唱出人類共有的精神體驗,才能拉近與聽眾心靈的距離。想要以情動人,就要將歌曲創作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通過與生活相遇的靈感,轉化為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深耕生活沃土、心系人民群眾的藝術作品,才能夠迸發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歌聲動人心弦,是因為它不僅僅是歌頌小情小調,而是能夠反映人民心聲,回應人民需求,為人民抒懷,為時代放歌。

記者:在新時代的藝術創作中,中國音樂人還應有哪些突破?

李光羲:我曾說,“聲音等於零”。沒有聲音不能唱歌,但是隻有聲音卻無法感動別人就是零。一些歌手外形光鮮靚麗,聲音優美,但其中沒有情感的流露與表達,將“聲樂藝術”變成“聲音藝術”。歌聲中缺少對生活的感悟,缺少真情的流露,表現力也顯得蒼白。如同在歌劇表演中缺少對人物本身的塑造,歌唱者無法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也無法敲開聽者的心門。

歌聲如何打動人心是第一號的學問。年輕人應當提升生活的理解能力,增強美感的表現能力,才能讓音樂作品打動人心。用藝術感染別人的同時,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在音樂藝術中感悟人間的真情與人心的魅力,將聲音變成優美的、有生命力與感染力的音響。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