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2】

詩詞中的元宵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因此,我國古代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將元宵節喜樂盛況在詩詞中加以記載。
錦裡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正月十五夜,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根據花燈挂的位置不同,作者還將它們分別比喻為“星”“月”——當然,比花燈更美的,自然是來賞燈的各家千金了。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這首景色詩描寫了洛陽市民元宵之夜的歡樂景象,是詩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詩賽中的奪魁之作,稱得上初唐五律的典范。“火樹銀花”一詞亦成為描寫節日之夜的特用成語。清代學者紀昀認為該詩“三四句自然有味,確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這首膾炙人口詞作採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既寫出了情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時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作為元宵詩詞中的名篇,這首詞其實不需多加解讀,以免畫蛇添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