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元宵: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2019年02月19日08:09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

“花燈懸鬧市,齊唱太平歌。”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皓月高懸的夜晚,會闔家團圓賞月、燃燈、吃元宵。

每當耀眼的禮花綻放在深邃的蒼穹,元宵在瓷碗中漾開小小的波紋——元宵節一過,年就真正畫上了句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元宵節地月距離為全年最近,今年大家如果抬頭賞月,將會巧遇“超級月亮”——即近地點的望月(滿月),平均14個朔望月(413.4天)出現一次。近地點的滿月比遠地點的滿月直徑大14%,視面積大30%,大家不要錯過這次有趣的天象喲。

起源

傳說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本稱“上元”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誕。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虫獸,希望減輕虫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這天是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也在這天祭月和賞月,祈求豐收。

還有說法認為,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對於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無論是伐南越、得天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彩的習俗。

習俗

亮花燈

元宵節是名副其實的“燈節”。至於燈節的起源,一直有許多不同的傳說:有說起源於釋道的宗教活動﹔有說漢武帝時流傳下來的﹔也有說與“照田蠶”的風俗有關。唐朝,民間還有認為燈節是“放哨火”的發展——春耕之前將干枯雜草燒掉可以除虫害﹔更有許多與神話相關的故事與傳說。盡管眾說紛紜,但“燈”總是象征著美好、光明、喜慶和吉祥。唐朝以后,燃燈和觀燈逐漸脫離了宗教色彩,成為民盛大的娛樂活動。

猜燈謎

燈謎的起因相傳與春秋時期的游說之士,多以借喻、暗示的方式表達自己意見有關。由於謎語含義豐富,亦庄亦諧,既能啟迪智慧,又能開人笑顏,所以自秦漢以后,騷人墨客以猜謎為樂事。相傳至宋代,宋仁宗為了表示與民同樂,大力倡導漢魏以來舉行元宵燈節的舊俗,一些文人學士為顯示才學,常在元宵節之夜,將謎語貼在彩燈上供人猜測,以吸引路人駐足欣賞,此后猜燈謎便逐漸成為元宵節的習俗了。

迎紫姑

紫姑是傳說中的廁神和佔卜神,而且還是一位主生育的女神。中國各地婦女,每於元宵夜准備祭品向紫姑祈福問卜,稱為“迎紫姑”,其中尤以浙江省一帶最為盛行。相傳紫姑為唐初山西壽陽人,名叫何媚,自幼好詩文,其夫后被壽陽刺史陷害,納她為妾。紫姑后為刺史夫人所妒,被殺之於廁,因天神憐之,使她成為神靈。

走百病

中國古代雖然以種種禮教對婦女進行身心束縛,但在元宵節和中秋節,均要暫時解脫對婦女的種種限制和束縛,允許外出參與娛樂。元宵節觀燈,往往是少女結識意中人、與佳偶相會的大好時機,元宵節期間總會出現一些愛情佳話。又據說元宵節婦女群游,游城牆,摸城門釘、走橋等,可治病強身,抖去晦氣。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