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處處蘊詩意,時時漾詩情【2】

詩詞中的園林置景方式
中國古典園林景色優美,得益於許多精妙的置景手法,而在古詩文中,對園林藝術的“借景”“框景”等置景形式有著較為全面的反映。
借景
“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代所建的滕王閣,借贛江之景,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長天四個意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
借景是古典園林建筑中常用的構景手段之一。在視力所及的范圍內,將好的景色組織到園林視線中的手法。古詩詞中反映園林借景的俯拾皆是。
遠借是借景手法中的一中,指的是借園外遠處的景色,從而在有限的空間裡表現出無限的景觀。在李白的名篇《登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黃鶴樓借助空闊無邊的長江大大拓展了空間范疇,使其頓生磅礡的氣勢,意境也更加開闊、深遠。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在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裡,詩人將遠處的青山納如園中,給整個園林增添了無窮的生命力。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除了遠借之外,古詩詞中對鄰借手法的反映亦不勝枚舉。鄰借是指借附近的景色搭配來烘托出原景物的特色,以達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在膾炙人口的詩篇《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其二)》中,楊萬裡將碧綠的蓮葉與湛藍的天空相對、將盛放的荷花與燦爛的陽光相對,相得益彰。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方位上的借景手法還有仰借,無論是白雲,是飛鳥,還是日夜星辰,浩瀚天空中的一切都可以納入其中。前文提到的《滕王閣序》便是極好的例子。
除了方位上的借景手法外,古詩文中反映時序上的借景亦有不少。借大自然春夏秋冬,晨昏早晚之獨特佳景,我們將其稱之為“應時借”。四季流轉,春夏秋冬之景都各有其魅力。春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冬季則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可謂“四時之景不同,而賞心樂事者亦與之無窮矣”。
框景
作為中國古典園林中最富代表性的造園手法之一,框景利用門框,窗框,樹框,山洞等,有選擇地攝取空間的優美景色,形成如嵌入鏡框中圖畫的造景方式。
中國古典園林框景
窗子是古詩框景中最常用的景框,從窗框向外望去的景色往往就是一幅畫。杜甫在一首《絕句》中寫道,從窗子看去,白雪皚皚的西嶺就像一幅靜物畫一樣鑲嵌於窗框中,讓讀者體驗到了與室內景色完全不同的美感。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以窗為框所見的美景還有很多,李白在《過崔八丈水亭》中,運用比喻修辭手法,描繪出一幅宛溪水從屋檐邊飛過、敬亭山的雲朵從窗前飛落的景觀。
高閣橫秀氣,清幽並在君。
檐飛宛溪水,窗落敬亭雲。
猿嘯風中斷,漁歌月裡聞。
閑隨白鷗去,沙上自為群。
在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中,閣道充當了景框,寫出由閣道中向西北跳望所見的景象,“框”出了上苑的繁花似錦。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