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勞動節:他們的衣服上,沾滿了花香、汗味和泥土【2】

2019年04月30日15:02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

李白

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

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

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

詩中所寫的青弋江發源於黃山山脈東南部,上游江水湍急、怪石峻立。詩人便抓住這一特點,勾勒出了一幅舟行險灘的圖象:江水咆哮、波濤翻涌,拍打在岩石上的浪白得像雪﹔江灘裡側石凌出、難以通行。然而,就在這凶險萬分的澀灘,漁夫們為衣食所迫而勇敢地與驚濤駭浪搏斗。全詩最后一句“漁人與舟子,撐折萬張篙”運用了夸張地手法,再現了勞動人民危險艱辛的生活以及他們的斗爭精神。

觀鄭州崔郎中諸妓繡樣

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

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

這是一首贊美刺繡巧奪天工的詩。首句靜態寫物,次句則以動態出人。爭先恐后的模樣,眉飛色舞的神態,都從“爭”字中隱隱透出。“拈”,是用三兩個指頭夾取的意思,見出動作的輕靈,姿態的優美。末句不言女紅之工巧,而工巧自見。而且還因黃鶯入畫,豐富了詩歌形象,平添了幾分情趣。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我國古代不乏描寫農民勞作的詩篇,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首詩以清新明快的筆調,出神入化地描寫了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旖旎風光。詩的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將視線移至水田插秧的農民,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與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這首小詩形象生動地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詩中“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表現手法上,全詩無華麗詞藻,無斧跡鑿痕,以尋常語言、人物、事物,產生不尋常的藝術效果。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