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何佔豪憶《梁祝》問世一甲子:源頭在民間,合力鑄經典

2019年05月13日08:06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到了浙江杭州,我就很高興,因為回到了‘娘家’。”9日至11日,“今夕何夕——何佔豪師生作品音樂會”在杭州舉行,著名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何佔豪攜多位弟子為家鄉觀眾演繹了師生音樂的美好傳承。這也是浙江省慶祝《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問世60周年的專場活動。

“為什麼會寫《梁祝》?這大概是60年來別人問我以及我自己問自己最多的問題。”提到何佔豪的作品,聽眾最熟悉的莫過於他與陳鋼合作的《梁祝》。在浙江圖書館11日下午舉行的“文瀾講壇”上,何佔豪感慨地說:“是農民教我寫的《梁祝》,是農民的子女寫的。”

何佔豪回顧說,在《梁祝》協奏曲問世之前,他和上海音樂學院的同學們在老師們的幫助下已經開始了西洋樂器民族化的探索。之前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下鄉,演奏的西洋音樂都引不起農民的興趣。“這不是農民見識少,水平低,而是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藝術。當時我們的支部書記劉品老師就告訴我們,小提琴要為人民服務,必須民族化。”

1958年,何佔豪與同學丁芷諾合作將《二泉映月》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后來又創作了“小梁祝”——弦樂四重奏《梁祝》。而之所以能夠將二胡曲和越劇音樂改編為小提琴樂曲,自嘲“小提琴水平全班倒數第三”的何佔豪表示,這是因為自己之前在浙江越劇團擔任演奏員時得到的幫助。

“當時蘇聯東歐的樂團都訪問過杭州,比如蘇聯的紅旗歌舞團、波蘭的瑪佐夫舍樂團,浙江越劇團樂隊的年輕人和他們演出時都很慚愧,想把民族音樂搞上去。”何佔豪回憶說

在音樂會前的發布會上,何佔豪回憶說,自己17歲才見到小提琴,18歲時才學小提琴,第一把小提琴還是向《採茶舞曲》的作者、著名音樂家周大風借的。但是當時,年輕人都相信“白紙上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因此干勁很足。“后來的《梁祝》,源頭大都在越劇裡,比如它的主題來自越劇尹派的唱腔,‘樓台會’的旋律就來自《白蛇傳》。”

“當時我們用小提琴演奏越劇,劇團裡也有不少人反對,不過著名的琴師賀仁忠支持我,用《二泉映月》教我。后來,我們在上海音樂學院搞創作,也有不同意見,但是劉品老師不停地做我的思想工作,也做陳鋼的思想工作,丁善德院長還幫我們把陳鋼調來創作。《梁祝》的弓法指法,是趙志華等老師編寫的……”何佔豪歷數了一位位老師和同學,感慨萬千,“《梁祝》是中國戲曲界、音樂界幾代人努力的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為了克服我的畏難情緒,劉品老師和我談到深夜,后來我都睡著了。”年逾八旬的何佔豪已是桃李滿天下。“對一切有才華的青年后輩都不能妒忌,要發自內心地希望他們超過自己,比自己好。這樣才能不斷地有好作品。民族的藝術要提高到世界先進水平,才能為全人類所共有。”

(責編:李慧博、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