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選啥專業?“十八九歲只是學習階段,不要太過功利”【2】

2019年06月25日08:19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費孝通

費孝通被譽為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出生於教育世家的費孝通讀中學時就表現出良好的文學天賦。大革命的失敗使費孝通意識到,歷史的發展可以決定個人的命運,個人無法與之抗衡。於是,他放棄了自己的文學夢,決定學醫,救死扶傷。

1928年,費孝通到東吳大學醫學預科學習。在兩年的學習訓練中,作為學生會秘書的費孝通不僅埋頭讀書,還積極關注國家大事,組織、參與社會活動。“該不該學醫?學醫能不能成為自己一生安身立命之所在?”費孝通思考著這些問題,並得出結論——“人的病痛不僅來自身體,來自社會的病痛更加重要。”

於是,他放棄了協和醫學院,毅然選擇了燕京大學。后來,費孝通由燕京大學考取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后又應導師史祿國的邀請去英國攻讀博士學位,並成為世界人類學大師馬林諾夫斯基的關門弟子。

1938年,費孝通在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江村經濟》,英文名為《中國農民的生活》。《江村經濟》很快成為歐洲人類學學生的必讀參考書。費孝通步入世界人類學著名學者行列,1981年,費孝通獲得英國皇家人類學會授予的人類學界的最高獎──赫胥黎獎。

 

除了這些“半路出家”橫跨多界的大師,

還有很多對所學專業“愛得深沉”的才子。

幾十年如一日,“從一而終”。

 

鄧稼先

兩彈元勛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發奉獻了一生。

16歲時,鄧稼先跟著26歲的大姐鄧仲先離開北平,輾轉來到雲南昆明。不久,鄧稼先上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5年,他圓滿地結束了大學4年的學習生活,到昆明市文正中學、培文中學任教各3個月。抗戰勝利后,北大復員遷回北平,鄧稼先應聘當上了北大物理系的助教。

1948年,解放戰爭的炮火響遍了中國大地,國民黨軍大勢已去。就在這一年的夏天,24歲的鄧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有人問他怎麼這個時候還去留洋?他回答了一句很有遠見的話:“今后國家建設需要人才。”

在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鄧稼先攻讀物理系研究生。1950年,鄧稼先獲得博士學位,這年他才26歲,大家親切地稱他“娃娃博士”。取得學位后的第9天,鄧稼先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輪船回國。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劉杰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隻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隻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艱苦的工作,大量的放射性物質,一點一點地損耗著他的身體,但研究卻在一點一點地接近成功。終於,他最后簽字確定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設計方案。

1964年10月16日,東方向世界發出一聲巨吼,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在大漠上騰空升起,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1984年,他帶病再次前往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鄧稼先幾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核武器,攻堅克難,在最艱苦的黃沙戈壁中鍛造青春。他將年華與智慧獻給祖國,並給我們后人留下珍貴的精神財富。艱苦不忘求學,求學不忘報國。

 

馮友蘭

馮友蘭是新理學的創始人和新儒家的開拓者。他最重要的三部哲學著作為《中國哲學史》《貞元六書》和《中國哲學史新編》。這三部著作俱為鴻篇巨制,蔚為大觀。民國時期,馮友蘭就是飲譽海內外的著名哲學家,是近代中國以來泰斗級哲學大師。在西方學術界,他被認為是現代哲學史上“最先具備哲學史家資格的學者”,是西方人了解中國哲學的必經之路。

1915年9月,馮友蘭考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開始接受較為系統的哲學訓練。1918年6月,馮友蘭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18年秋,任河南第一工業學校語文修身教員。在臨近畢業的最后一年,適逢胡適和梁漱溟二人先后來到北京大學任教,馮友蘭幸逢其會,受益匪淺,對其以后研究中西哲學,尤其是思考中西文化之關系啟迪甚深。1919年,馮友蘭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季羨林評價他說,“道路並不總是平坦的,有陽關大道,也有獨木小橋,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然而芝生先生以他那奇特的樂觀精神和適應能力,不斷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忠誠於自己的學術事業,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終於走完了人生長途。”

 

汪曾祺

汪曾祺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在西南聯大,汪曾祺開始寫作,開啟了他一生的寫作事業。

汪曾祺的散文沒有苦心經營的結構,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朴,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他寫風俗,談文化,憶舊聞,述掌故,寄鄉情,花鳥魚虫,瓜果食物,無所不涉。

關於寫作緣由,他曾寫過一篇《我為什麼寫作》的詩,全詩如下:

我事寫作,原因無它:從小到大,數學不佳。

考入大學,成天泡茶。讀中文系、看書很雜。

偶寫詩文,幸蒙刊發。百無一用,乃成作家。

弄筆半紀,今已華發。成就甚少,無可矜夸。

有何思想、實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華。

有何風格?兼容並納。不今不古,文俗則雅。

與人無爭,性情通達。如此而已,實在無啥。

汪曾祺一生經歷了無數苦難和挫折,受過各種不公正待遇,盡管如此,他始終保持平靜曠達的心態,並且創造了積極樂觀詩意的文學人生。汪曾祺愛美食、愛花草、愛戲曲、愛寫字、愛畫畫……並且還把這些都寫成了天真爛漫、趣味盎然的文章。幾十年來,寫作一直陪伴著汪曾祺,他和他書寫的世界始終保持著一種剛剛好的距離,滿懷情感地注視著它們,給予讀者最深的感動。

高考試題也許隻有一個正確答案,但人生卻有無數選擇。選專業固然重要,但又沒有那麼重要。因為這只是人生際遇中的一個路口、一次選擇。

青年君提到的風流人物已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不論是“半路出家”還是“從一而終”,都不妨礙你成人、成才。隻要遵循內心的聲音,就一定會收獲屬於自己的精彩。

本文為人民網文娛部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wenyixingqingnian)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責編:陳燦、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