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古人對垃圾處理的重視,超乎你的想象【2】

2019年07月03日08:07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唐代:管理部門履職不力,將與亂扔垃圾者同坐

唐代城市規模逐漸擴大,居住人口已達百萬,因此每日產生的垃圾數量可想而知。

唐代對於傾倒垃圾的管理十分嚴格。《唐律疏議》載:“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主司不禁,與同罪。疏議曰:具有穿穴垣牆,以出穢污之物於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無罪,主司不禁,與同罪。謂‘侵巷街’以下,主司合並禁約,不禁者與犯人同坐。”唐代對於隨便傾倒垃圾者處以刑罰,有關管理部門如果沒有履行職責,將同樣獲罪並受處罰。

長安、洛陽有市民隨便取土挖坑,造成污穢之物壅滯其間,極大地影響了城市環境。針對長安、洛陽的環境衛生問題,唐玄宗專門下發了《修整街衢坊市詔》,“京洛兩都,是唯帝宅,街衢坊市,固須修整。比聞取穿掘,因作穢污阮塹,四方遠近,何以瞻矚?頃雖處分,仍或有違,宜令所司,申明前敕,更不得於街巷穿坑取土。”

宋代的“環衛工人”拿月薪,還發制服

宋代是中國城市發展的繁華期,開封、杭州等城市是聞名於世的大都市。

“街道司”是宋代專門設置的以管理城市的環境衛生的機構,可以招募五百名“環衛工人”,月薪“錢二千,青衫子一領”,其職責包括整修道路、疏導積水、洒掃街道等市容市貌工作。

城市居民每日產生的生活垃圾、糞溺,也有專人收集、運走,據吳自牧《夢梁錄》記載,“人家甘泔漿,自有日掠者來討去。杭城戶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隻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瀽去”,這些專業倒糞的行業叫做“傾腳頭”。到了春天,大街小巷有“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門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隻,搬載鄉落空閑處。”

古人處理城市垃圾的技術與他們產生垃圾的速度、規模是相稱的,因而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條。到過臨安城的馬可·波羅就發現街道非常干淨、衛生:“行在一切道路皆鋪磚石,蠻子州中一切道途皆然,任赴何地,泥土不致沾足。唯大汗之郵使不能馳於鋪石道上,隻能在其旁土道之上奔馳。”

唐代就有收廢品發家致富的了

當然,在一個具備相當規模的城市裡,僅制止亂扔垃圾還不夠。除了設置必要的衛生清潔機構外,還是需要推動垃圾的回收利用。

早在殷商人們就已經開始給農田施肥,《汜勝之書》有雲,“湯有旱災,伊尹作為區田,教民糞種,負水澆稼。區田以糞氣為美,非必良田也。”為了積肥,開始有了廁所,並對家畜進行了舍飼。

剛才提到,唐代依靠行政管理希望能夠對城市環境進行有效處理,但對於長安這樣的大城市顯然是不夠的。《太平廣記》記載,“河東人裴明禮,善於理業,收人間所棄物,積而鬻之,以此家產巨萬。”不知道是不是最早通過收廢品發家致富的了。包括上文在《夢梁錄》提到的“傾腳頭”,他們將收集到的百姓傾倒的糞溺運到農村賣掉。“各有主顧,不敢侵奪。或有侵奪,糞主必與之爭,甚者經府大訟,勝而后已。”這生意競爭還挺激烈。

(責編:韋衍行、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