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風范 民間風情【2】
在《二十七天》中,儒學思想是自始至終貫穿的一條思想主線。作品以劉賀人生的巔峰時期,當上皇帝二十七天為切入點,運用電影蒙太奇表現方式,將主人公劉賀一生中可圈可點的故事都囊括其中。通過劉賀歷經 " 王、帝、民、侯 " 四種身份的特殊經歷與非凡命運,描寫了劉賀雖陷困境與磨難,但信仰支撐著他頑強的生命,使他忍辱負重度過了削職為民、昌邑監管的艱辛十年,后又遠離京城來到偏遠的海昏國,度過了憂郁的四個春秋。全書暗合孔子的儒家文化觀,引導讀者國學,表達了作者的文學主張。
儒家認為,君子與小人之分,好人與壞人之分,都在於品德。品德是做人的標准,彰顯出人性的優劣、尊嚴的高低。《二十七天》以史為証,反思劉賀,形成了該書的另一特色。全書以劉賀在位二十七天的所作所為為主線,不蔓不枝,娓娓道來,既寫劉賀勤奮苦讀詩書,又寫他調皮的頑劣個性﹔既寫王子家庭對少年劉賀的溺愛,又寫先生對劉賀教育的失誤﹔既寫他的坎坷經歷,又寫西漢歷史,及劉賀和他周圍人在西漢大歷史背景下的生存狀態,並在每章結尾或段落中引經據典,給讀者以 " 人,究竟該怎麼活著 " 的深層次思考。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 惟有變化才是永恆的。" 他認為萬物從產生的一刻到消滅的一瞬,都在不斷變化著,從未靜止。《二十七天》從作品布局謀篇到主人公劉賀的生命旅程,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作者通過劉賀臨終前一天的回憶、插述來展開故事情節,把劉賀的一生放在其當皇帝的二十七天來寫,又把全書十二章節人物故事融入不斷變化的十二個時辰裡。以歷史文獻為 " 証據鏈 ",描述了劉賀昌邑出生、王子長大、狩獵貪玩、充當繼子、煙雲皇帝、削官為民、海昏消沉、振作生存,直至死亡埋葬的精彩故事,且在作品中設置劉賀人生旅途 12 個 " 成長階梯 ",勾勒出既有皇家書卷味,又有民間俠義情的藝術形象。作者還把西漢政治、經濟、法律、文化乃至巫蠱案、鹽鐵會議、絲綢之路、西域戰爭、地理風貌、民俗民風、戲劇音樂、地方小吃、民間傳說等融入其中,讓讀者體會到西漢以來江西農業、冶煉、銅器、陶瓷、紡織等手工業及商業、交通運輸、文化藝術的發展,改變世俗對贛鄱 " 荒蠻之地 " 的偏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