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額黃妝”引爭議 歷代女子妝容不完全解析【2】

唐朝
唐朝妝容最大特色就是面部一定要化白面妝。唐玄宗時期更是百花齊放,光是眉形便有十多種,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
李商隱《無題》詩:“八歲偷造鏡,長眉已能畫”,可見畫眉在唐朝是多麼流行。唐玄宗時期還流行在額頭畫花,用金箔貼上,整個妝容配上當代的發髻顯得華貴艷麗。
唐代民風開放,因此唐女子妝容多有變化,僅晚唐時期三十多年時間裡,唇式就出現了17種之多。酒暈妝、桃花妝、飛霞妝等流行的妝容也融入了外來文化的特色。
盛唐時期,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元稹詩雲“莫畫長眉畫短眉”,李賀詩中也說“新桂如蛾眉”。
宋朝
宋代受程朱理學的影響,審美偏清秀質朴,所以宋朝的女子妝容極為素潔。但是唐朝盛行的遠山黛在宋朝依舊十分受捧。宋朝妝容強調自然膚色及提升氣質。明、清的“裸妝”都是從宋代承襲的。胭脂只是略施一點,唇妝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桃心唇,而是比較豐滿圓潤的唇形,以淺色為主。
盡管宋代妝容大走簡約風,但精致和高級感一樣沒落下,宋代皇后率先用珍珠作為面靨。面靨是古代婦女面部的妝飾,除了貴婦才用得起的珍珠,平民一般用金箔片、螺鈿殼、花草、榆錢等剪制成的各種花朵形狀。
此外,“倒暈眉”在宋朝盛行於宮中,是一種畫成寬闊月形的眉式,在一端由淺入深,逐漸向外暈染,直至黛色消失。這種眉式在宋人所繪的《歷代帝后像》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明朝
明代女子著妝以明亮為主,艷麗色彩盛行,與清代相差最大的是明女臉頰色彩偏亮,唇色自然。整體而言,明妝是最接近現代審美觀的。明朝眉形開始有了一些變化,不像宋朝和唐朝那般有弧度,更自然,眉尾偏長。
這時候的唇色和化法,都比較接近於現代,唇邊干淨線條柔和。為了讓五官更加立體,手法上流行“三白法”,即在額、鼻和下顎三個部分暈上夸張的白粉,表現面部層次。
清朝
清朝時期女子妝容以含蓄內斂為美,總體上來說以素雅簡約為主,眉毛纖細,部分有身份的女子眉心會畫得高挑一些,眼妝清淡柔和,胭脂多用粉色系,這樣看起來更少女。當時女子的眉毛均為眉頭高、眉尾低的形態,形狀纖細修長如柳葉,彎似新月,襯托出女性清秀柔美的姿態。
《延禧攻略》剛開播時,網友紛紛吐槽娘娘們的“咬唇妝”,編劇出面辟謠:“咬唇妝”有歷史出處,是參照清朝女子妝容圖鑒畫出的“點絳唇”。
清朝女子的唇妝追求的是一種小而薄的感覺。嘴唇都是上唇幾乎不涂,下唇隻涂抹內唇部分,從中間向兩邊減淡, 第一眼看上去有點像現在特別流行的“咬唇妝”。
秦漢的質朴清純、唐代的雍容華貴、
宋代的清新淡雅、清代的簡約柔順,
古代女子妝容的變化反映了古人審美情趣的變遷,
也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看到了古典東方之美的傳承與演化。
最后,青年君提醒大家,不論時代如何發展,化妝技術如何演變,
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祝願每位看完這篇推送的“星青年”,一直美美噠!
本文為人民網文娛部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wenyixingqingnian)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