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東北作家群,如今的“鐵西三劍客”——

他們,在同一文學時空相逢(解碼·創作之源)

本報記者  辛  陽  胡婧怡

2019年10月24日06: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東北作家的筆下,有身邊人的悲歡,有黑土地的變遷。從上世紀30年代的作家群到80后鐵西青年創作者,歲月流變,文學的供給從未停止。他們的作品展現出特有的表達張力、濃郁的地方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向度上讓寫作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

  

  無論何時,東北從不缺文學的土壤。

  蕭紅、蕭軍、端木蕻良……曾經,一群從東北流亡到關內的青年自發形成的文學群體,創作出了《呼蘭河傳》《生死場》《八月的鄉村》等作品。“正是他們,發出了抗日文學的先聲,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與東北廣袤的黑土,鐵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攪成一團,散發出濃郁的鄉土眷戀和粗獷的地方風格。”遼寧省作協副主席周建新認為,這是東北作家群的源流。

  如今,以雙雪濤、班宇、鄭執為代表的鐵西青年作家群,用自然流暢的筆法、朴實粗獷的語言、虛構現實的手法記錄了東北經濟轉軌時期的改革大潮,以及人們對明天的美好向往。正是老工業基地厚重的文學“黑土地”,賦予了他們創作中的時代感。

  文學的傳承和獨特的社會環境

  諸多東北文學作品都有鮮明的地域印記: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劉慶的《唇典》,滕貞甫以遼西為原型反映扶貧主題的《戰國紅》,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的《人世間》……

  近幾年,雙雪濤、班宇、鄭執3位80后作家不約而同的出現,把“鐵西”變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學題材。他們三人都生長於沈陽鐵西區,寫作的題材也大多圍繞著那裡。遼寧文學院研究員周榮認為,“鐵西”裡包含的歷史容量和反思力度,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文學在書寫歷史時的無力感以及失語狀態。“文學是時代的表達。重大歷史時期,必然會涌現出一批作家,時間又會折射出新的審美。”遼寧省作協副主席金方說,“鐵西三劍客”的出現代表著新東北作家群的再次崛起。

  據沈陽市社科聯“遼海·沈陽講壇”負責人梁睿回憶,昔日的鐵西區被稱為“東方魯爾”,不到40平方公裡的區域,曾經聚集近千家工廠、40萬產業工人,匯集了新中國工業體系的精英力量。班宇如是記錄了當年的工人村:位於城市的最西方,鐵路和一道布滿油污的水渠將其與外界隔開。村落一般的建筑群,於上世紀50年代開始興建,隻幾年間,馬車道變成人行道,菜窖變成蘇式三層小樓,倒騎驢變成了有軌電車,一派欣欣向榮之景。當年的工廠大院裡,朗誦詩歌、文學創作、編排戲劇等文藝活動十分活躍。

  在雙雪濤看來,東北的許多特質都契合文學,漫長的冬季,正適合寫作。也許是吧,面對白茫茫的大地,這裡的作家有更多時間任思緒遨游。在自然條件惡劣之處,人情冷暖更加凸顯。熬過寒冬,等待春回,成了東北人一年一度、周而復始的期盼。

  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時代氣息

  班宇曾坦言:“寫小說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這個事情,直到現在,我還沒徹底反應過來”。這些年來,“鐵西三劍客”接二連三拿出了作品。

  從2016年出版《平原上的摩西》《聾啞時代》,到2017年出版《飛行家》,再到今年出版《翅鬼》……雙雪濤已成為80后作家的領軍人物之一。幾年筆耕,形成了穩健的文學氣質,也讓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最具潛力新人”、首屆燧石文學獎最佳中篇小說獎等獎項。“作為寫作者,我是地道的學徒。驕傲和囂張的意義並不大。”文學使雙雪濤變得更溫和、更願意關注他人。

  如今,雙雪濤大部分時間在北京生活。可他覺得故鄉的意義,離開之后才開始產生,“東北一方面是我內在的部分,另一方面也是我的一個他者,我努力地保持距離看待它。”

  1987年出生的鄭執在三人中年齡最小,“出道”卻是最早的:2006年創作長篇校園小說《我們是不是很無聊》,在網絡上連載並擁有360萬點擊率,2013年出版的第三本長篇小說《我隻在乎你》,勾勒出改革開放后30年間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人生百態。但他真正的文學之路應該始於長篇小說《生吞》,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他越來越清楚自己想寫怎樣的作品,想成為怎樣的敘事者。

  第一次見到班宇,他個子不高、有點胖,戴副眼鏡,一口“大碴子味”,有點憨態。自創作《逍遙游》起,他的作品接連登上《收獲》《當代》等刊物。在周榮眼中,班宇身上有許多標簽:理工男、譯者、樂評人、作家。

  3位作家的共性是生長的環境:大量的東北日常口語、俚語、諺語,還有方言特有的修辭方式和修辭習慣,都被他們融入了敘事和對話。由此,形成一種既帶有濃厚的東北風味,又充滿著時代特有氣息的敘述語言,有點土、有點硬,又自然流暢。

  文學評論家李陀認為,包括班宇等人在內的當下眾多趨向現實主義的作家作品,在不同層次、不同向度上讓寫作進入了今天的社會,現實主義的寫作正在展示它的生命力,“這形成了一個越來越清晰的聲音,當代文學該出現一個新格局了。”

  公共文化的滋養和創作的生命力

  去年12月,因短篇小說《仙症》獲得“匿名作家計劃”首獎而站在頒獎舞台上時,鄭執說:“我喜歡文學,開始想做一個嚴肅文學作家。”創作嚴肅文學給他的感覺,就像“在霧裡抓蚊子”,但他願意為此熬下去,“我總覺得,一片土地的命運跟個體的命運是一樣的,你不會白白遭受一些苦難。”

  不可否認,做個純粹的作家,同樣也是新東北作家群的內心獨白。除卻天然的生長土壤,東北的作家們又在同一文學認知世界裡相逢,談論的話題總離不開“命運”“虛構”等。東北的男人們,喝了酒聊得最多的也是命運。

  大把真實的鐵西故事——鄰居家的二閨女、舅舅家的糊涂賬、隔壁街道的傳奇故事等,都被新東北作家們一點點撕裂、黏合、再創作,他們嘗試用虛構搭建起作品的精神樓閣。

  周榮對此評論,在班宇等幾位作家的身上,“講述話語的年代”與“話語講述的年代”同等重要,前者是立場與方法,后者是對象與客體,前后對照。

  東北作家群體的出現,除了文學傳承和獨特的社會環境外,與公共文化的滋養也密不可分。

  近年來,遼寧省圖書館建立“圖書館+信用+互聯網+物聯網”的公共文化服務新平台,連續多年舉辦全民讀書節。去年,“遼圖約書”服務項目啟動,線上30萬冊文獻資源面向全省讀者開放。

  此外,文化商業綜合體“盛文·北方新生活”在沈陽、大連、撫順、錦州等城市相繼運營,沈陽歌德書店等成為新的文化“打卡地”……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新型實體書店相繼開業,構筑起一座座文化棲居的“最美空間”。

  如今,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擁有《當代作家評論》《藝術廣角》《鴨綠江》《文學少年》等6個創刊歷史悠久的文學藝術期刊,培養了諸多中青年創作人才,醞釀了一批有筋骨、有溫度的作品。

  這群東北作家筆下創造的文學供給,不是幾頓燒烤、幾場直播能夠替代的。他們用特有的表達張力,從時空的維度,折射出新的文學審美。於是,文學就在眼前抵達了。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4日 12 版)
(責編:岳弘彬)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中國共產黨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百…
  4.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