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高校校長引古詩詞勉勵“后浪”【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蔣傳海希望同學們順應時代潮流,不負時代使命,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堅韌力,真正成為擔當時代重任的經世濟民之才。他認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這就需要同學們擁有在挫折中不斷奮起的堅韌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各種條件,但說到底,還是要靠自強不息﹔一個人要有夢想,因為這才是可以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原動力。
“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
南京大學校長呂建以“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鼓勵學生“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他講到:人生的道路不會永遠是坦途,疫情不常有,困難卻常在,直面困難需要勇氣,挑戰困難離不開堅韌,但跨越了困難便是成長與歷練。
“弘毅”一詞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朱熹集注:“弘,寬廣也﹔毅,強忍也。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正如朱子所言,讀書人不可以不心胸寬廣,剛強而有毅力,因為責任重大,路程遙遠,讀書人應把實現仁德於天下作為自己的職責,終生奮斗,至死方休。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雲畢業”典禮,李元元為線下畢業生撥穗正冠。圖片來源:華科大官網
在“雲畢業”典禮上,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以“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鼓勵同學們勇於擔當時代使命,將“小我”融入“大我”,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轉化為奉獻祖國、奉獻人民的不竭力量。他提到,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秉持家國情懷,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永遠記住“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出自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八首》,意思是我雖有感於時事的多舛,自己郁郁不得志,但一想到報效國家,便常常孤身一人在草莽之中拔劍而起。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畢業季注定不同以往。高校校長以師者之心點亮明燈,既有勸勉學生珍惜光陰、終身學習之語,也有勉勵畢業生不忘初心、銘記家國情懷之言,希望“后浪”們,開啟人生新階段的大門,譜寫出“無愧於青春、無愧於時代”的人生華章!(綜合高校官網、人民網教育頻道、中新網、中國教育在線等)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