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從母腹中出生成為了“子”,成為了“兒”(兒),標志著一個新的生命個體在人世間游歷的開始。
從古至今,每一對父母可能都有深刻的體會,那就是,孩子從小長到大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經過好多艱難困苦的考驗,其中“疾病”是最有代表性的。
先舉例說說跟腦袋有關的病。“癲”字從“疒”,“顛”聲。“顛”與“天”“頂”同源,本義指的是人的腦袋,引申為“頭腳倒置”,也就是“顛倒”的意思。“癲癇”俗稱“羊角風”或“羊癲風”。這種病就是把一切都搞顛倒了。現代醫學認為,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一種腦部慢性疾病,具有突發性和反復性。目前這種病在人類中依然可見。
然后舉例說說身體出現腫塊這種病。“嬰”字從女“賏”聲。這裡的“賏”也讀作ying,表示頸項上的裝飾物,用作聲符時就含有“頸項”之義,比如“紅纓槍”的“纓”指的就是古代帽子上系在頜下的細繩。所以“嬰兒”的“嬰”字面義指的是“於女人頸下”,也就是“一直在女人懷中脖頸之下的孩子”。所以從“疒”、“嬰”聲的“癭”字,表示的是頸部長了很大的腫塊。
再舉例說說與身體殘疾相關的病。“盲”從“亡”從“目”會意,就是眼睛沒有瞳仁。眼睛沒有瞳仁當然就看不到東西,所以“盲”也就是“茫”,即“茫茫無所見也”。“瞽”從“目”,“鼓”聲,也是“瞎”的意思,但是與“盲”不同,“瞽”是上下眼瞼中尚有一縫隙,是“目合而無見”。“盲”與“瞽”都是眼睛先天性殘疾的疾病。“癱”就是“癱瘓”,是神經機能性障礙引起的殘疾。“癱”的聲符“難”含有“散開”之義,比如“攤”“灘”等。所以“癱”字表示身體因為軟弱無力而四散攤開。
最后舉例說說皮膚病。“痱”是夏天常見的小疹子。漢字的聲符“非”含有“紅色”義,比如“緋”表示粉紅色,“緋聞”就是桃色新聞﹔“翡”表示赤羽毛雀,“翡翠”就是略帶紅色的玉﹔“菲”表示葉子發紅的蘿卜一類的一種蔬菜,等等。所以,“痱子”就是皮膚上產生的粉紅色疹子。
當然,在成長過程中,生命所遇到的各種困難遠遠不止上面所列舉的這些疾病,還有各種各樣的其他危險和挑戰。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對外漢語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