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25日下午,法國干邑夏朗德河畔,蔡國強作品《悲劇的誕生》第三篇章《酒神節》。 |
“人類有一種英雄主義精神,看清生命的痛苦后,仍然接受並享受它。在人生的某一天,我們認識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遵循著冬去春來的規律。”華人藝術家蔡國強說道。
穿越時空的靈感
2020年9月,蔡國強在法國干邑的夏朗德河,通過直播形式,為世界帶來了“白日煙花”爆破項目——《悲劇的誕生》。
2萬發煙花從漂浮在河上的150個酒桶中發射,這場持續15分鐘的煙花表演,以一首詩、一幅書法作品和一場戲劇這三個篇章展開,向人類在疫情中所呈現出的勇氣表示敬意。
作品的結構體現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在第一篇章中,煙花的燃放節奏與李白《將進酒》的吟誦節奏一致,單一的爆破聲被賦予了鏗鏘有力的旋律。
第二篇章用煙花呈現了抽象的草書,一方面表達了藝術的自由精神,另一方面體現了人們在疫情中壓抑的情感亟待被釋放出來。
在最后的篇章中,蔡國強以戲劇《狄奧尼索斯》中酒神的悲劇來呼應該作品主題。“我十分喜歡酒神的精神,它具有原始激情和浪漫主義色彩,能夠與焰火的形式巧妙地結合起來。”蔡國強說。
“在我看來,生命的遠行與回歸都是自然的循環,悲劇是命運的本質,也是詩歌和藝術的本質。白日煙花在夏朗德河上綻放和消失,暗含生命的無盡流動。”蔡國強說道。
用火藥重塑藝術
蔡國強,1957年生於福建泉州,1995年移居美國紐約至今。他的藝術表現橫跨繪畫、裝置、錄像及表演藝術等多個領域,多次獲得國際藝術大獎和勛章。
1999年,蔡國強成為第一位獲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的華人藝術家﹔2008年,他成為首位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舉辦個展的華人藝術家,並以35萬觀展人次,一舉打破了該館記錄﹔2012年,蔡國強獲得世界文化獎繪畫類終身成就獎。
作為藝術家,蔡國強多年來一直以煙花為畫筆。在天地之間肆意揮洒著才情,傳達著對世界的思考。蔡國強的焰火作品蘊含了其強烈的感情色彩,同時,也記錄了很多重要的時刻。
1993年,蔡國強在嘉峪關展出焰火作品《為長城延長一萬米——為外星人所作的計劃》。在長城終點,他點燃引線,火藥燃燒后的火光與鐵軌並行,向沙漠延伸。
2008年,蔡國強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呈現了焰火作品《歷史足跡》,這幅作品是國家慶典和公共藝術的完美結合。
2014年,蔡國強的焰火作品《九級浪》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該作品不僅直面地球生態環境問題,更延伸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層面。
2015年,蔡國強在其故鄉泉州展出了焰火作品《天梯》。成功綻放《天梯》,是蔡國強對故鄉的一次獻禮。
“奶奶出生在泉州的小漁村,她靠賣海鮮支持我的藝術夢想。那時我想,有一天我一定會回到漁村,放個最厲害的煙花給她看。”蔡國強說。